五、经典评论
法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德尼丝·勒当岱克在《巴黎信札》中说:“法国当代最伟大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她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正好和我母亲同龄。”“如果我们认真对待,便不难发现,杜拉斯在20世纪末占据着雨果在19世纪的地位……”菲利普·索拉尔在《她是怎样成为杜拉斯的》一文中拿杜拉斯和雨果相媲美。王小波曾表示:“凭良心说,除了杜拉斯的《情人》之外,近十几年来没读到过什么令人满意的小说。”还有人评价“六七十年代,法国有一批新小说家,立意要改变小说的写法,作品也算是好看,但和《情人》是没法比的”。[57]今天,回头再看杜拉斯,她以自己传奇的生命历程、惊世骇俗的才情,为世人谱写了一曲痛苦欢快的人生之歌。
[1][法]劳拉·阿德莱尔:《杜拉斯传》,袁筱一译,56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2][法]米歇尔·芒索:《闺中女友》,胡小跃译,53页,桂林,漓江出版,1999。
[3]王瑾:《互文性》,1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王瑾:《互文性》,13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法]劳拉·阿德莱尔:《杜拉斯传》,袁筱一译,56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6][法]劳拉·阿德莱尔:《杜拉斯传》,袁筱一译,246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7]王东亮:《话语符号学》,3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8][法]米歇尔·芒索:《闺中女友》,胡小跃译,22页,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9][法]米歇尔·芒索:《闺中女友》,胡小跃译,26~27页,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10][法]劳拉·阿德莱尔:《杜拉斯传》,袁筱一译,438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11][法]玛格丽特·杜拉斯:《物质生活》,王道乾译,39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2][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格萨维尔·戈蒂埃:《话多的女人》,巴黎,子夜出版社,1974。
[13][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格萨维尔·戈蒂埃:《话多的女人》,巴黎,子夜出版社,1974。
[14][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的劫持》,许钧、王东亮译,144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15]R。M。Alberes:《今日小说》,185页,AlbinMichel出版社,1971。
[16]Jea:《玛格丽特·杜拉斯》,203页,JoséCorti书局,1989。
[17]DanielleBajomée:《透视空白的意义》,33页,载《文学杂志》,1990年6月,278期。
[18][法]玛格丽特·杜拉斯:《物质生活》,32页,P。O。L出版社,1987。
[19][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维·斯坦茵的迷狂》,16-22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4。
[20][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维·斯坦茵的迷狂》,38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4。
[21][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维·斯坦茵的迷狂》,63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4。
[22][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维·斯坦茵的迷狂》,63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4。
[23][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维·斯坦茵的迷狂》,63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4。
[24][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维·斯坦茵的迷狂》,172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4。
[25][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维·斯坦茵的迷狂》,180~181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4。
[26][法]阿兰·维尔贡德莱:《玛格丽特·杜拉斯:真相与传奇》,胡小月译,156页,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7][法]阿兰·维尔贡德莱:《玛格丽特·杜拉斯:真相与传奇》,胡小跃译,127页,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