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事实上,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撰写的《伦理体系》(1802—1803)、《实在哲学》(1803—1806)中已经触及“劳动”和“异化”的关系问题,但马克思却在未见到这部手稿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和天才的猜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新理论。无独有偶,卢卡奇也在尚未接触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情况下,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解读和天才的猜测,在《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物化”问题,从而对当代西方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3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35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法]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5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0][法]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59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17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4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08—1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520页。
[3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9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88—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09页。
[3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8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8]正如苏联学者纳尔斯基在《论“异化”概念在哲学史上的发展》一文中所指出的:“我们认为,把异化范畴应用于社会生活范围之外是不正确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参见陆梅林等选编:《异化问题》上,214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16—3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4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1]比如,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常常使用的“雇佣劳动”概念与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使用的“异化劳动”的概念虽然在称谓上不同,其实质却是完全相同的。马克思本人也向我们指明了这一点:“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角度来看,活动的这种物的躯体的创造是在同直接的劳动能力的对立中实现的,这个物化过程实际上从工人方面来说表现为劳动的异化过程,从资本方面来说,则表现为对他人劳动的占有。”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3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