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15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5]《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31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6]列宁:《哲学笔记》,1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列宁选集》第2卷,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哲学笔记》,1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列宁选集》第2卷,3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列宁:《哲学笔记》,1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H。Marcuse,StudiesInCriticalPhilosophy,TranslatedbyJorisDeBres,Boston:BeaPress,1972,p。3。
[12]A。Schmidt,TheatureInMarx,translatedbyBenFowkes,London:NLB,1971,p。17。
[13]G。Lukacs,TheYoungHegel,London:TheMerlinPress,1975,p。xxvi。
[14]G。Lukacs,TheYoungHegel,London:TheMerlinPress,1975,p。327。
[15]A。Schmidt,TheatureInMarx,translatedbyBenFowkes,London:NLB,1971,pp。39-40。
[16]A。Schmidt,TheatureInMarx,translatedbyBenFowkes,London:NLB,1971,p。115。
[17]L。Althusser,ForMarx,translatedbyBeer,London:NLB,1977,p。116。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6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2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2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2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页。
[3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78—1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8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2—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410页注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1]本文原载《中国哲学年鉴200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期转载。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3]恩格斯这部著作书名中的derAusgang一直被误译为“终结”,显然不妥。尽管derAusgang也有“终结”方面的含义,但在恩格斯这部著作的语境中,只能译为“出路”。为什么?因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是黑格尔,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乃是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后的一条出路。参见拙文《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扬弃》,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亦即本书“代前言”。下面凡提到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均简称为《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