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有问,本礼具何等义?答曰:略说四义。一、本体是万理之原、万德之端、万化之始。始犹本也。二、本体即元对即有对,即有对即无对。三、本体是无始无终。四、本体显为无穷无尽的大用,应说是变易的。然大用流行,毕竟不曾改易其本体固有生生、健动,乃至种种德性,应说是不变易的。上来略举四义,学者虚怀默究,不患无脱然超悟时也。“本体显为”之显字,是显现义。

复次,前文已云,不妨假说本体为能变。还要补充一段话。此能变一词的能字,只是形容词,并不谓有所变与之为对。如果说,由能变造起所变,必将以能变为超脱乎所变之上而独在,不惟同于宗教拟人之神,更有能所对峙不得圆融之大过。须知,实体是完完全全的变成万有不齐的大用,即大用流行之外无有实体。譬如大海水全成为众沤,即众沤外无大海水。体用不二亦犹是。夫实体浑然无象,而其成为用也,即繁然万殊。故从其成用,而赞为能。实体所以名能变者,其义在此。

已说实体为能变。当知实体非常非断,断者断绝。故又名之以恒转。恒字是非断的意思,转字是非常的意思。非常非断、刹那刹那、生灭灭生,故名恒转。此乃即用显体,以立斯名。此中显者,谓以言说明示之也,与显现义异。显现者,如大海水变现为众沤,则是显现义也。显字宜随文取义。

以上略答第一问题。次入第二问题,即如何成功此变。要解答这个问题,自当于万变无穷中寻出其最普遍的法则。余以为不外相反相成的一大法则。因为说到变化,必是有对。易言之,即由宇宙实体内部含有两端相反之几,乃得以成变,而遂其发展。变化决不是单纯的事情,单者,单独而无对。纯者,纯一而无矛盾。单纯哪得有变化?然若两端对峙,惟互相反而无和同,即令此伸彼屈,而此之独伸,亦成乎亢穷,则造化将熄矣。所以说,变决定要率循相反相成的法则。

中国最古的哲学典册,莫如《大易》。太初义皇画卦爻,以明宇宙变化的理法。其书为六十四卦,每卦皆以两卦合成。然分观之,则皆以三爻成卦。爻字涵义深广,略言之,只表示变动。从来解《易》的人,罕有注意及此。我常求其义于《老子》书中。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这种说法就是申述《大易》三爻成卦之旨,用以表示相反相成的法则。因为有了一,便有二,这二便与一相反。同时又有个三,此三却是根据一三本不即是一,只是根据于一。而与二反,却能转化乎二以归于和。《易》云“保合太和”,是也。惟有两相反而成乎和,所以完成其全体之发展。若惟单纯,固无变化。若惟矛盾而不相融和,则摧伤必多,即胜之一方亦将处亢而穷。大化流行,何至于是?

上来已说变化的法则,今次当谈翕辟和生灭,便可甄明此一公则是一切变化所共由之以成。变化二字亦省言变。且先翕辟。前面已经说过,本体是要成为万殊的用。因此,假说本体是能变,亦名为恒转。夫恒转,至无而善动。无者,无形,非是空无。善者,赞词。其动也,相续不已。相续者,谓前一动方灭,后一动即生,如电光之一闪一闪无有断绝,是名相续,非以前动延至后时名相续也。不已者,恒相续故,说为不已。使其有已,便成断灭,有是理乎?此种不已之动,自不是单纯的势用。单纯二字,见前。每一动,恒有摄聚之一方面,摄者,收敛。聚者,凝聚。若无摄聚,便浮游无据,莽**无物。所以动的势用方起,即有一种摄聚。摄聚之威势猛极,乃不期而成为无量数的微细质点,《中庸》说为“小莫能破”,惠子谓之“小一”,每一质点,可以说是组成大物的一小单位,故曰“小一”。是为物质宇宙所由始。至此,则恒转殆将成为质碍之物,失其自性。故翕势可以说是一种反作用。

然而当翕势方起,却有别一方面的势用,反乎翕而与翕同时俱起。二势非异体,更无先后次第,故说同时俱起。惟此种势用,本是恒转自性显发,毕竟不即是恒转。譬如说冰自水成,而冰却不即是水。此一方面的势用,是刚健自胜而不肯物化,正与翕相反。不物化者,不变为质碍的物也。后凡言物化者仿此。申言之,即此不肯物化的势用,是能运于翕之中而自为主宰,因以显其至健,卒能转化翕,终使翕随己俱升。己者,设为辟之自谓。升者,向上义。《易》云“保合太和,乃利贞”,是也,此种刚健而不物化的势用,即名之为辟。

如上所说,恒转动而成翕。才有翕,便有辟,唯其有对,所以成变。恒转是一。其显为翕也,几于不守自性,此便是二。所谓“一生二”是也。

然而恒转毕竟常如其性,决不会物化。故翕势方起,即有辟势同时俱起。此辟便是三。所谓“二生三”是也。

上来已说变化只是率循相反相成的一大法则,于此已可见。

综上所说,翕势摄聚而成物,即依翕故,假说物行。行字,见前。物即是行,故名物行。下言心行者,仿此。辟势运行于翕之中,而能转翕从己,己者,设为辟之自谓。即依辟故,假说心行。翕辟是大用流行的两方面,本不可破析,故心物非两体。

从来吾国易家多有把物说为向下,把心说为向上。如汉儒云:“阳动而进,阴动而退。”若辈以阴为物,以阳为心。其所谓进,即向上的意思;所谓退,即向下的意思。因此,有许多人以为吾所谓翕便是向下的,吾所谓辟便是向上的。此等比附,不无错误。说辟具向上性,不失吾意。说翕是向下,却于理有未尽。当知翕只是摄聚的势用,而不定向下。但从翕势的迹象言,迹象者,言其成为物也。颇似向下,物则有沉坠之势故。然翕毕竟从辟,即与辟俱向上,非可妄计翕恒以一上一下相反对也。

本体流行,方成乎翕,已有辟在。所以者何?翕将成物,似趋于下坠,可谓之反。然本体毕竟不改易其自性,故翕,势方成,已有辟势俱起。此辟复反乎翕之坠势,而挟以俱升,升者,向上义。能显发其本体固有刚健、清净诸德。辟之殊特在是也。无从悉举,故言诸德。

辟是称体起用。称者,谓辟不失其本体之德性,譬如冰从水现,而冰毕竟不失水之湿性。是即用即体,故言称也。翕虽成物,亦无固定的物。世所见为质碍物,是乃翕势之迹象,所谓化迹是也。

或有问言:“如公之论,本体流行,以翕辟成变,即依辟而说为心,依翕而说为物。持论虽美,然实事求是,则心灵现象始见于动物。而动物发育,固在物质宇宙凝成之后,是物为先在,心属后起,确尔无疑。若如公说,翕辟成变,即心物体同用异,无先后可分。然则公之论,殆未免玄而无据矣。”答曰:子恶玄乎?穷理到极处,如何不玄?万化之原、万物之本、万理之所会归,谓之极。玄者,易所谓“冒天下之道如是而已者也。”冒者,包含义,言其无所不包含也。夫摄用归体,夐然无对,心物两不可名。摄者,摄入。譬如睹冰而不存冰相,直会入水,即唯是水而已。今在宇宙论中说摄用归体,即是观心物诸行,而直会入其本体。夫克就本体而言,即无形相、无作意。故心物两不可名也。原体显用,原者,推原其理也。推原体显为用,当如下所云也。用则一翕一辟,以其相反,而成变化。故翕辟恒俱转,无有一先一后之次第也。用不孤行,必有一翕一辟俱转,反而成和,是故名用。翕即凝敛而成物,故于翕直名为物,辟恒开发而不失其本体之健,故于辟直名以心。夫心。辨物而不蔽,通物而无碍,宰物而其功不息,如易云“裁成天地,辅相万物”,即宰物之功。而其不溺于物欲,尤见主宰力胜。正是健以开发之势,故知心即辟也。异名同实,方言即。如云孔丘即仲尼。心物同体,无先后可分。理实如是,何用狐疑?子以为宇宙本际,唯有物而无心,本际犹言初际,借用佛籍语。此肤见也。如本无心,而后忽发现心灵,是从无生有,断无是理。世俗共计,宇宙泰初,洪濛一气,渐分凝而成无量诸天或器界,诸天体或物质宇宙,佛氏谓之器界。经过岁时悠远,而后地球渐有生物,又自动物以至人类,始出现心灵。其以前确无心灵现象可征也。世俗所见只及此。殊不知,地球当未有生物时,动物知觉与人类高等精神作用虽未曾发现,而宇宙之大心,所谓辟势,要自周流六虚,无定在而无所不在。上下与四方曰六虚,犹云太虚。但其时物质宇宙之发展,尚未形成生机体,或生机体才见端绪,如植物。而其组织太笨。是时辟之势用,虽潜运于物界,毕竟不得彰显发露,而疑于无心。《易》之《坎卦》,阳陷阴中而不得出,即此象也。阳表心,阴表物。阳陷阴中,即心被锢于物之象。夫本体流行,唯是阳明、刚健、开发无息之辟而已。其翕而成物者,所以为辟作工具也。辟待翕以成化,乃理势自然,非有意为是。造化本无意也。造化,谓本体之流行。无意者,本体无形无象,非如吾人有意想造作故。夫辟,无定在而无不在,其势无所集中,未免浮散。翕则分化,而凝成众物。物成,即有组织而非散漫。故辟得翕乃有工具,因以显发其势用也。物界演进,约分二层:一、质碍层。质即是碍,曰质碍。自洪濛肇启,无量诸天体,乃至一切尘,都是质碍相。尘字本佛籍,犹云物质。质碍相者,生活机能未发现故。昔人说物为重浊或沉坠者以此。即由如是相故,通名质碍层。二、生机体层。此依质碍层而创进,即由其组织殊特,而形成为有生活机能之各个体,故名生机体层。此层复分为四:曰植物机体层;生机体,省云机体。下仿此。曰低等动物机体层;曰高等动物机体层;曰人类机体层。凡后层皆依据前层,而后层究是突创,与前层异类。此其大较也。古今浅于测化者,只从物界着眼,遂以物为本原、为先在;而不悟物者,本体流行之翕势所为也。本体流行,元是阳明、刚健、开发无息之辟势。《大易》言乾之德,一曰阳明,非迷暗故;二曰刚健,进进无息,恒不改其本性故。此二德者,万德之本也。余所谓辟,犹《易》之乾。其翕而成物者,盖以辟不可无集中其力用之工具。前已言之矣。翕为物始,必渐趋凝固。此质碍层所由成。辟者,宇宙大心,亦名宇宙大生命。本论生命一词,与世俗习用者异旨。其潜驱默运乎质碍层,固至健无息也。《易》言“乾元统天”,即此义。乾元,谓本体。天者,谓无量诸天体。韩康伯演王辅嗣学,言“诸天体为物之大者,而皆为乾元之所统御”云云。按诸天体即质碍物,而乾元宝潜驱默运之,故言统御。此与郑注有别。然质碍物已成重浊之势。昔人说物为重浊,正就质碍层而言。重浊即有锢闭与退坠等义,与辟之开发性及向上性正相反。学者倘于生命无体认,即难与语此。辟之力用,固难骤展于质碍层而破其锢闭。要有潜之深、积之久,终当一决而出。譬如伏流冥渺,其终横溢为沼泽江河。是故物界由质碍层而忽有生机体层出现,此决非偶然之事。实由辟之潜势、阴帅乎质碍层中,卒使物界之组织由粗大而益趋分化,质碍层中如诸天体,佛家名之为大,以其相状粗大故。后来生机体出,即是各个小物,如人类机体不过七尺之躯,是分化益细。由简单而益趋复杂,质碍层,如推析至元子电子之小宇宙,亦可见其有组织而非游散,否则不能形成诸天体与地球诸大物。则诸大物之组织毕竟简单,后来生机体出,始见其组织复杂异常。由重浊而益趋微妙。生机体组织极精微奇妙,故辟之力用得借以发挥。若质碍层重浊,辟势便隐而不显。生机体层之组织所以迥异乎质碍层者,盖阳明、刚健之大力斡运不竭所致。大力,谓辟也。运者,运行义及运转义。斡则有主领义。深于观化者,当悟斯趣也。趣者,理趣。夫辟之运乎物,自质碍层迄生机体层,逐渐转物,以自显其胜用。盖从微至著,从隐之显,其势沛然莫御。及至人类机体层,则辟势发扬盛大,殆乎造极。人类之资地与权能,号为官天地府万物而莫与匹者,正以吾人机体是辟势高度发展之所在。今人对生机体之研究尚浅。是故从宇宙全体之发展而观,阳明、刚健之辟,一步一步破物质之闭锢,而复其炤明主动之贞常性,明明不是偶然。物先心后之论,自未免肤见,无足深辨。

综前所说,恒转成为大用,即无有离用而独存之体。譬如大海水成为众沤,无有离众沤而独存之大海水。

用不孤行,必有一翕一辟。翕势收凝,现起物质宇宙,万象森然。辟势开发,浑全无畛,辟是浑全而不可分,故无畛域。至健不坠,辟势恒向上而不退坠。是乃无定在而无所不在,包乎翕或一切物之外,彻乎翕或一切物之中,能使翕随己转,保合太和。己者,设为辟之自谓。辟势不改其实体之德,德具二义:曰德性,曰德用。故可于此而识本体。余尝云即用明体者,其义在斯。

有问:“辟本至一,一者,浑全义,非算数之一。是名宇宙大心。若乃人类与万物各有心,此与宇宙大心为一、为不一耶?”答曰:孟子不云乎:“夫道,一而已矣。”宇宙大心,即是遍在一切人或一切物之无量心,所谓一为无量是也。一切人或一切物之无量心,即是宇宙大心,所谓无量为一是也。老云“玄之又玄”,义在斯乎。

复有问言:“恒转之动而翕,遂成物。然则实体固含有物质性乎?”恒转即是本体之名,已见前。答曰:精神物质二性,皆实体所固具也。本来有之曰固具。不直言物质而言翕者,从功用立名耳。动而翕者,是乃本体之功用,实则翕即质也。质非固定的物事,元是实体流行而现似凝敛之一方面。

不直言精神而言辟者,亦从功用立名,动而辟者,正是实体之功用。实则辟即精神,亦名为心。所谓阳明、刚健、向上、开发,而不肯化成物之一方面。

神质二性,是为实体内含相反之两端。相反所以相成,实体以是变成大用也。

[1]选自《体用论》,上海,龙门印书局,1958。

书友推荐: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穿书后成了狼孩无敌从觉醒武器大师开始陈放顾静姝人间政道望门娇媳重生少年猎美女神攻略手册糙猎户与娇贵少女燕尔(古言1v1)房客(糙汉H)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惊悚乐园修订以婚为名纸飞机(校园 青梅竹马 1v1)玻璃罐里的珍珠和蛇翡翠衾(nph)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交易沦陷
书友收藏:绝品宏图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继母的闺蜜团(继母的明星闺蜜团)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女神攻略调教手册我在书记家被三女喂养见微知著(弟妹 H)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潘多拉的复仇全职法师娱乐春秋(加料福利版)官场之狐就职供销社,我在60年代搞代购北电门房升迁之路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官途:权力巅峰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官路浮沉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