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伦理学的哲学方法>责任原理之开新1

责任原理之开新1(第2页)

设下陷阱抓住走兽

用网具打捞大海中的鱼

山上、空中、水里自由自在的各种生物

在人的技艺面前俯首听命

他抓住缰绳,举起鞭子

指挥那奔驰的骏马和强壮的公牛

他靠迅捷如风的语言、思想和情感

建造城市,教育自己

并有办法御雨遮寒

他随机应变,无所不胜

唯有死亡他无法逃避

但对那折磨人的疾病

他也找到许多妙药良方

啊!聪明无比的人

以其发明的技艺

时而走向幸运,时而带来灾祸

尊崇大地的法则和神谕的权利

他的城市会万古长存

若敢于做那可耻的事情

终究难免无家可归

(1)人与自然

这种对人类力量的肃然起敬不仅表明,人以其无穷的聪明才智残暴地进犯宇宙秩序,自以为是地入侵不同的自然领域;而且说明了他通过自己所学的言语和思考能力以及社会感情,建造吻合自己天性的家园——即人工构筑的城市。自然的浩劫与人类的文明相伴而行。两者都对抗自然环境,前者进犯自然,**它的创造物;后者通过城市及其律法的荫庇开辟飞地以对抗自然的侵袭。人造就人之为人的生活,他使周围环境服从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除了死亡以外他从不束手无策。

然而,在这首对人的奇迹的赞歌中我们也能听到一种克制甚至忧虑的音调,没有人可把它误视为放肆的自吹自擂。但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有个不言而喻的潜台词是,人纵然足智多谋,在自然力面前他还是渺小的——恰恰是这一点使他对自然的进攻如此胆大妄为,也使得自然能够包容他的鲁莽。尽管人对大地、海洋和天空的生物肆意妄为,那广袤的自然仍无动于衷,它的再生能力也丝毫不减。当人在它那巨大的世界中建造小小的王国时,并没有真正触到它的痛处。江山依旧在,而人的伟业总是昙花一现。尽管人年复一年地用犁铧洗劫地母这位最伟大的神,她还是长生不死,精力旺盛。人必须而且能够相信她的忍耐力,并不得不加以适应她那周而复始的循环。大海也同样是永生的。任由人下网捕捞,她还是照样丰盛;任由船舶急驶穿梭,她不留下一丝伤痕;任由巨量的东西向她深处抛投,她依然清澈干净。然而人无论千方百计治愈多少疾病,死亡也从不向他的聪明才智低头。

这一切之所以这样,乃是因为在我们的时代之前,人对自然的入侵,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在本质上是肤表无力的,还不能摧毁大自然固有的平衡(事后表明它们其实并非总是那么无害)。不论是在《安提戈涅》合唱曲中,还是在其他地方,我们都看不到这样一种暗示:这仅仅是一种开始,更大的技巧和力量还将出现——人类已踏上了一条征服的不归路。为了过人之为人的生活,人在减少必然性方面走得如此之远,并通过其才智学会了从自然手中掠夺如此之多,乃至于静心反思时,他自己都为这种肆意妄为所震惊了。

(2)“城市”——人造孤岛

人如此创造的空间由城市占据(封闭而不扩张),于是,在大自然的更大的平衡之中就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这样,人的发明技巧在某个时代带给他的所有幸运或灾难,都只发生于人类社会,而不会触及非人的自然界。

对终有一死的人的所有事业(包括对宇宙秩序本身的入侵)来说,大自然在整体上和深层次上完全不被人的胡搅蛮缠所烦扰的能力,也即作为宇宙秩序的根本不变性,其实是它们的背景。人的生命在永恒与变化中耗尽:永恒的是大自然,变化的是他自己的劳作。在这些劳作中最伟大的就是城市,它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法律而得到延续,这些法律是人为它制定并一致尊崇的。但这种人为的连续性不可能获得长期的确定性。作为易受攻击的人造物,城市这种文化结构会不堪一击或误入歧途。在这种人造空间内,即使给人以自我决断的全部自由,人的任意妄为也不会动摇人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正是人类命运的反复无常确保人类境况的经久不变。机会、运气和愚行,这些人类事务中伟大的均衡器,像各种熵那样起着作用,使所有明确的设计方案最终通往永恒准则。城市繁荣又衰落,统治者变来又变去,家庭兴盛又败落,没有什么变化可以永驻长留,到最后,所有暂时的偏差都彼此抵消,人的状况还是跟以前一样。所以在这里,就在人自己创造的社会世界里,他的控制力也是渺小的,永恒的自然还是处于优胜地位。

然而,这人类自造的庇护所显然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分离,它受人统治管理,是人的责任行为全部而唯一的范围。大自然不是人类责任的对象——她关照自己,同时也以耐心和忧虑关照人,只有聪明灵巧而不是伦理学才与她有关。但在城市,在社会技艺活动中,人与人相处,灵巧就必须与道德联姻,因为这是它存在的核心。因此,所有的传统伦理学都囿于人类社会这个结构之中,并与它所划定的行为标准相对应。

2。过去伦理学的特征

让我们从前文概括人类活动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对与当前事物状况的比较有重要意义。

所有改造非人世界的活动,也就是整个技术领域(医学除外),在伦理上都是中立的——这在这种行为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都是如此。在客体方面,是因为技术行为对自给自足的物的自然几乎没有什么冲击,因而不会对其对象的完整性,即作为整体的自然秩序,产生长久的伤害。在行为主体方面是中立的,是因为技术作为一种活动,仅视自己为对必然性的有限认同,而不是对人类主要目标的无限的自我确认的进步,人并不以此为最高的追求目标和投入最大的努力。人的真正天职在别处。简言之,作用于非人类事物的行为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伦理学意义领域。

伦理上的意义在于人与人间的直接交往,包括个人与他自己的内在交往——所有的传统伦理学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

对该领域的行为来说,实体“人”和他的基本状况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经久不变的,人本身并非作为不断改进的技术的对象。

行为所关注的善恶与行为离得很近,它们要么处于实践活动本身之中,要么处于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而不是长远计划的事物。这种目标的切近同时空相关。行为的有效范围小,预见、目标设置以及责任的时间跨度就短,对环境的控制也就有限。得体的举止有它当下的标准,并且几乎有立竿见影的成效。超乎其上的长远结果在于机遇、命运或天意。因此伦理学关注的是此时此地,是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场合,是私人和公共生活中周而复始的典型情境。好人是这样的人:他以德行和智慧对待机遇,培养自身的能力,至于其余的,他顺其自然。

传统伦理学所有的律令和准则尽管可能相当不同,但都表现了对当下行为安排的限定。“爱邻如己”,“对待别人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自己一样”,“教你的孩子求真”,“力争一流,充分发挥和实现你作为人的最佳潜力”,“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绝不把你的同胞仅仅当作手段,而是更要当作目的”,等等。注意在所有的这些准则中,行为者和他的行为“他者”都是共同在场的参与者。那些与我有某种关系的还活着的人,就我的行为的付诸实施或有所疏忽会影响他们,才对我的行为有要求。这种伦理领域由同时代的人组成,它的未来范围由可以预见的这些人的寿命所限定。同样受到限定的还有伦理地域,在其中行为者和他人作为邻居、朋友或敌人相处,或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弱者与强者以及所有其他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角色相处。所有道德原则都设置在这种行为的相近范围之内。

随之而来的是,确保行为道德的知识(不仅仅是道德意志)也与这一限定的范围相应:它不是科学家或专家的知识,而是一种所有具有善良意志的人都能看到的知识。康德如此激进地说,“人类与道德有关的理性,甚至在智力最为平庸者那儿也能轻易达到较高程度的正确和完善”;“无需科学或哲学就可知道人该做什么以使自己真诚和善良、智慧和有德行。……[智力平平者]像任何哲学家所期待的那样,也有希望达到自己的目标”;又说:“我无须煞费苦心考虑我该做什么以便使我的意志在道德上是善良的。缺乏经验去看世界的进程,确实不能预见发生于其中的所有偶然性”,但我还是知道如何做以与道德法则相一致。

确实,在伦理学中并不是每个思想家都如此看轻认识对道德行为的作用。然而,即使它获得高度重视,例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张认识情境和适应情境对经验和判断有相当多的要求,但还是认为这种知识与理论科学毫无关系。当然,这蕴含了人的善的普遍观念,它预设了人性及其状况的恒定性,这种善的普遍观念或许可以在它自己的理论拟定出来。但是当它转化为实践时,就要求一种此时此地的知识,这是完全非理论的。有关德行(关于“何时、何地、对谁、如何”)的“知识”总是与当下问题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确定的情境中当事人自己的行为发生和完成。行为的善恶完全决定于那种短期的情境。行为的来源是没有争议的,它的目击者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具有良好意图、给予精心考虑和认真执行,则他可以不对该行为所产生的并非故意的后果负责。人类力量的有限性不需要长远的预测知识,两者的欠缺几乎都不应受到责备。正因为普遍被认识的人的善永远都是一样的,所以对它的实现或者伤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并且它完成的地方总是在当下。

书友推荐: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穿书后成了狼孩潘多拉的复仇望门娇媳不乖(姐夫,出轨)龙傲天的反派小师妹重生少年猎美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触手怪她只想生存翡翠衾(nph)经年(高干 1v1)我的年轻岳母你吃饭没有被嫡姐换亲之后私吻蝴蝶骨糙猎户与娇贵少女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见微知著(弟妹 H)蝶变
书友收藏:龙族堕落调教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全职法师潘多拉的复仇(高干,nph)青花冷(先婚后爱H)开局一杆大狙,爆杀十万鞑子医道官途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北电门房千里宦途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升迁之路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官路扶摇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娱乐春秋(加料福利版)官路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