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内容>第四 文化相对主义及其科学观

第四 文化相对主义及其科学观(第3页)

[4]博厄斯是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他把19世纪的博物学、种族生物学、民族志学等互不相干的学问组建为一门体系严整的学科,并为之制定了基本的工作规范。此后,普通人类学才从某种业余爱好变成了严格的学术专业。作为美国的第一位人类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培养的学生包括了A。L。克罗伯、R。H。洛维、E。萨皮尔、A。哥登维塞、C。威斯勒、R。林顿、R。F。本尼迪克特、M。米德、M。J。赫斯科维茨等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博厄斯学派是西方人类学重要派别之一,又称历史学派、历史批评学派、文化史学派、批评学派、美国传播学派等。由美国人类学家F。博厄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A。L。克罗伯、R。H。洛维、R。林顿、R。F。本尼迪克特、M。米德等。1890~1930年盛行于美国,后分化、繁衍为许多新的流派,但其基本思想和方法迄今对美国的人类学仍有重要影响。在人类学发展史上,博厄斯学派是在对古典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中的非科学、非专业化倾向的批判和矫正中兴起的。[大百科全书(74卷)社会学]

[5]一般而论,文化相对主义有两种模式:弱文化相对主义和强文化相对主义。前者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梅斯科维茨)这种文化相对主义的初衷是对单一的进步价值观的批判与反思,有其合理性在内。而后者则较为极端,如本文开头引文所说的那样,它认为任何文化对任何问题的判断都是同样正确的。(http:hi。baidu。blogitem25fa06ee980862feb2fb95bc。html2009。9。15。)

[6]我国学者孙晶在《文化霸权理论研究》中也认为,文化价值相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的本质其实是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强化民族认同感以及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活力与凝聚力的作用,以致达到捍卫和增进本民族利益的目的。但是,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或者走向极端的民族主义,则可以导致文化专制和复古倾向,盲目自大也可能会使其盲目排外,看不到其他国家及民族文化的优点,从而使本文化发展处于内向停滞于衰落局面。(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199页。)

[7]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MelvilleJeas,1895~1963),美国人类学家,美国学术界非洲人及非洲裔美国人研究的奠基者。他曾师从人类学家法兰兹·鲍亚士,并因此受到他的影响。(http:zh。wikipedia。wiki%E6%A2%85%E5%B0%94%E7%BB%B4%E5%B0%94%C2%B7%E8%B5%AB%E6%96%AF%E7%A7%91%E7%BB%B4%E8%8C%A8。)

[8]MelvilleJ。Herkovits:CulturalRelativism,PerspeCulturalPluralism,NewYork:RandomHouse,1972:1-2。

[9]例如,李鹏程先生就是从审视文化绝对主义的视角来理解文化相对主义的。在他看来,文化相对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最初的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欧洲文化中心论”在理论学术逻辑上的蒙昧观念进行的校正。所谓“欧洲文明中心论”,是一种与文化相对主义正好相反的“文化普遍主义”或者“文化绝对主义”的理论。那时的欧洲人认为,世界上只能有一种文化(文明),那就是欧洲文化(文明),其余地方都是“野蛮”区域,它们只有被欧洲同化,才能有文化(文明),不然就一直会处在野蛮之中。第二,在当代,文化相对主义发展为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学说。这种学说从理论逻辑上来说,实际就是博厄斯理论的现代版。但由于时代不同了,它的意义重点就在于对抗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霸权。(李鹏程:《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和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0]Multiculturalism是个复合词,由multi和culture组成,根据《牛津英语词典》,multicultural指的是一个由多个不同文化的族群构成的社会。1941年7月27日,美国新泽西州《先驱报》的一篇报道里首次使用multicultural,文中说到一个反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偏见和行为的讨论会赞成一种多元文化的生活方式(multiculturalwayoflife)。这里的multicultural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Multicultural这个词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加拿大开始流行起来。1959年6月16日蒙特利尔《时代杂志》有文章把蒙特利尔描绘成为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社会,并说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社会是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之一。(参见DavidBeiculturalStates:RethinkingDifferendIdentity[M],Le,1998:138。)这里用以形容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社会。Multiculturalism是由multicultural演化而来的。根据《牛津英语词典》,Multiculturalism第一次使用是在加拿大政府的报告中,即1965年颁布的加拿大《皇家委员会关于双语主义与双文化主义的报告》。报告称,在加拿大处理英语民族和法语民族关系的方法是Multiculturalism。1971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多元文化主义为国家政策,指出在双语言的框架内,对于政府而言,一种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确保加拿大文化自由的最合适的方法。1972年12月12日《时代》周刊称,加拿大面临着尚未解决的双语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问题(J。A。SimpsonandE。S。er(ed):ThelishDiary。V。10。1989:79)。可见,多元文化主义是个复合词,最初产生的是形容词的“multicultural”,然后才是作为名词的“Multiculturalism”。从这些最初的用法来看,multicultural主要是形容一个社会的多民族、多文化的特性;而Multiculturalism主要是用以表示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处理多民族、多文化之间的关系的一套新的思想和方法。

[11]〔英〕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6页。

[12]参见陶秀璈先生的《文化相对主义是毒药还是解毒剂》(《社会科学报》2007年11月9日)和何萍先生的《文化相对主义——历史演变及内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3]BrunoLatour:“OerSo。。。”,InMarioBiagioli:TheSceStudiesReader,Le,1999:443-444。

[14]Kariiure:HowtheSowledge,London:HarvardUyPress,1999:1。

[15]Kariiure:HowtheSowledge,London,HarvardUyPress,1999:3。

[16]迈克尔·马尔凯是英国约克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研究。其主要著作有:《创新的社会过程》(1972)、《天文学的变革》(1976)、《东西方的科学社会学》(1981)、《观察的科学:科学的社会研究观》(与卡林·诺尔-塞蒂纳合编,1983)、《打开潘多拉的盒子:科学发现的社会分析》(与G。N。吉尔伯特合著,1984)等。马尔凯的《科学与知识社会学》主要有如下内容:科学的传统社会学观点(第一章);标准观点的修正(第二章);科学的文化解释(第三章);科学与社会大环境(第四章)等。

[18]〔美〕桑德拉·哈丁:《科学的文化多元性》,夏侯炳、谭兆民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145~146页。

[19]〔美〕桑德拉·哈丁:《科学的文化多元性》,夏侯炳、谭兆民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137页。

[20]〔美〕桑德拉·哈丁:《科学的文化多元性》,夏侯炳、谭兆民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239~240页。

[21]〔美〕桑德拉·哈丁:《科学的文化多元性》,夏侯炳、谭兆民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247~251页。

[22]PeterGalisZAdBelief”,inMarioBiagiolli(ed):TheSceStudiesReaders,Le,1999:137。

[23]PeterGalisZAdBelief”,inMarioBiagiolli(ed):TheSceStudiesReaders,Le,1999:141。

[24]PeterGalisZAdBelief”,inMarioBiagiolli(ed):TheSceStudiesReaders,Le,1999:145-146。

[25]克利福德·吉尔兹,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1923年生于美国旧金山市。1958~1960年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1970年起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1970年起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他的论文集《文化的阐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在西方文化学理论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堪为经典和理论楷模。他被称为阐释人类学的大师和开山者。其著作在西方被广泛应用于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研究、考古学、符号学、语义学、神话学、民俗学、语言学、戏剧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以及交叉研究的领域。吉尔兹在今天的西方已经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理论大师。

[26]克利福德·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三章:模糊的体裁——社会思想的重塑(第一章);译释中的察知——论道德想像的社会史(第二章);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论人类学理解的本质(第三章)。第二部分由四章组成:作为文化体系的常识(第四章);作为文化体系的艺术(第五章);核心、王者和魅力——权力符号的反照(第六章);我们现在的思考方式:现代思想的文化人类学探讨(第七章)。第三部分只有一章:地方性知识——从比较的观点看事实和法律(第八章)。

[27]〔奥〕卡林·诺尔-塞蒂纳:《制造知识——建构主义语科学的与境性》,王善博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第13~14页。

[29]〔奥〕卡林·诺尔-塞蒂纳:《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王善博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第88页。

[30]〔美〕桑德拉。哈丁:《科学的文化多元性》,夏侯炳、谭兆民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1~2页。

[31]〔美〕桑德拉。哈丁:《科学的文化多元性》,夏侯炳、谭兆民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59页。

书友推荐:见微知著(弟妹 H)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逍遥小郎君你吃饭没有人间政道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龙傲天的反派小师妹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天仙师娘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只是不小心发现她是卧底而已(强取豪夺)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我偷奸了同学的妈妈我的年轻岳母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私吻蝴蝶骨陈放顾静姝燕尔(古言1v1)
书友收藏:女神攻略调教手册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重生少年猎美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我在书记家被三女喂养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神祇觉醒:谁说东方没有神明?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我的年轻岳母官场之狐绝品宏图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官道之权势滔天开局一杆大狙,爆杀十万鞑子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非常权途千里宦途就职供销社,我在60年代搞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