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内容提要:逻辑经验主义是否“拒斥形而上学”?科学哲学有没有历史?导论主要讨论全书所要讨论的问题、研究思路的缘起、确立基本范畴的依据、思想史考察的范例等。逻辑经验主义确实提出过“拒斥形而上学”的观念并由此导致科学哲学没有历史的思想难题。我们破解这一难题的策略是从国际学界刚刚兴起的科学哲学史研究为框架,在逻辑经验主义和非分析传统的各种哲学思想体系中选择十对共有的范畴——科学与哲学,分析与综合,理论与观察,发现与辩护,解释与理解,规范与革命,实在与建构,自然与文化,知识与社会,事实与价值,并置于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思想史之中,用正题-反题-合题的论证方式进行理论考察。合乎逻辑地得出逻辑经验主义只是哲学发展的一个环节,科学哲学也有历史的结论。
关键词:科学哲学科学哲学史基本范畴
主要结构:一、问题的提出
二、科学哲学史研究的兴起
三、从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四、基本范畴的选择
五、研究纲领的确立
做一个课题或写一本书,能够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者对解决某个小问题有所贡献就实属不易了。本书旨在对“逻辑经验主义”“拒斥形而上学”或“科学哲学没有历史”这个命题做些考察:逻辑经验主义是否“拒斥形而上学”?科学哲学是否没有历史?
为了考察这个问题,我们把逻辑经验主义或分析的科学哲学分解为十对基本范畴:科学与哲学,分析与综合,理论与观察,发现与辩护,解释与理解,规范与革命,实在与建构,自然与文化,知识与社会,事实与价值。其实,这个分解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科学哲学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分别对上述十对范畴进行思想史考察。道理很简单:如果逻辑经验主义对上述十对范畴的解法是空前绝后的,也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逻辑经验主义或分析的科学哲学没有历史;反之,如果逻辑经验主义或分析的科学哲学对上述十对范畴的解法是承前启后的,也就是既有思想史依据又有后世的延续或重建,那么我们可以断定逻辑经验主义并没有“拒斥形而上学”,分析的科学哲学也有历史。
一、问题的提出
“拒斥形而上学”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纲领,对此,卡尔纳普说得十分明确:“现代逻辑的发展,已经使我们有可能对形而上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问题提出新的、更明确的回答。应用逻辑或认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澄清科学陈述的认识内容,从而澄清这些陈述中的词语的意义,借助于逻辑分析,得到正反两方面的结论。正面结论是在经验科学领域里做出的,澄清了各门科学的各种概念,明确了各种概念之间的形式逻辑联系和认识论联系。在形而上学领域里,包括全部价值哲学和规范理论,逻辑分析得出反面结论:这个领域里的全部断言全都是无意义的。这就做到了彻底清除形而上学,这是早期反形而上学观点还不可能做到的。”[1]
从学术思想史看,任何一种新兴的哲学主张在标注自己的学说的时候,往往都要对以往或流行的哲学观念进行一番批判,以示自己学说在思想史中的必要性,这也无可非议。“某些深陷分析传统的哲学家认为,分析的科学哲学是唯一值得认真对待的科学哲学(analyticalphilosophyofsceistheonlyphilosophyofscethatistobetakenseriously),在历史进程中那些与科学相关的所有其他哲学探索简直就是形而上学垃圾。”(ThomasMormann,2010:31)这就意味着,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或科学哲学的分析传统,在肯定自己的学术思想的同时,否定了其他各种哲学思想,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科学哲学史研究的兴起
有文字档案记载的科学哲学史研究组织最早出现在1993年,一个被称为“科学哲学史工作组”(Thehistoryofphilosophyofsggroup)的学术组织开始出现[2],但直至1996年4月19~21日,第一届国际科学哲学史大会(1stiionalhistoryofphilosophyofsference)在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举行[3],会上正式成立国际科学哲学史研究会(TheIioheHistoryofPhilosophyofSce),标志着科学哲学史研究的兴起。2011年,国际科学哲学史学会杂志(HOPOS)正式创刊,创刊号包括这样一些重要文字:伦诺克斯(JamesG。Lennox)的“亚里斯多德关于研究规范”(AristotleonNormsofInquiry)以及谢利瑟(EricSchliesser)的“牛顿对哲学的挑战”(ooPhilosophy)。至此,科学哲学史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完成了体制化的建构。
HOPOS作为科学哲学史国际研究机构的官方杂志(TheJourioheHistoryofPhilosophyofSce)在稿约中给出了一个定义,科学哲学史“在于对科学给予哲学的理解,这种理解将科学置于其赖以发展的历史和哲学的框架之中……以期解释社会、经济和政治语境中的哲学、科学和数学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对理解哲学史是必不可少的”[4]。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其一,科学哲学史研究的对象对科学的哲学理解:与(一般)科学史不同,它强调那些对哲学有影响的科学;与(一般)哲学史不同,它强调与科学相关的哲学。其二,科学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构架是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双向思想关联,因而不同于目前流行的SSK(科学知识社会学)和STS(对科学技术的综合研究)。其三,科学哲学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解科学来理解哲学(史),因而不同于(分析)传统的科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偏见与敌视。综合上述三点,科学哲学史就是通过研究对科学的哲学理解来揭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思想关联,以期洞察哲学因科学而改变的思想过程。简言之,科学哲学史就是哲学在理解科学与哲学的思想关系中不断自我改变的历史。科学哲学史就是科学改变哲学的思想史。
因此科学哲学史研究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哲学本身以及珍视历史的方法。“科学哲学史的基本属性依然是科学的哲学(predominantlyphilosophyofsce),它的研究规程是历史学的(Itsmodusoperandisishistorical),它的研究目的绝不意味着仅仅(尽管非常有必要)确立有关历史事件的性质、时间和人物。所以我们以为,既然科学哲学史是有别于分析传统的科学哲学,其内在的历史方法的视界在于对任何研究主题都持有中立化立场(hessubjectmatter)。”(参见ThomasUebel,2010:19。)这意味着,科学哲学史研究针对“分析传统”提出了两个“公正”:其一,公正地对待科学哲学的各种思想流派,反对“分析传统”对“非分析传统”的思想歧视;其二,公正地对待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反对科学主义或分析主义在哲学与哲学关系问题上的偏颇。
科学哲学史研究在许多重要哲学问题特别是事关科学哲学重大问题上提供了新的视域,但就本著作而言,科学哲学史研究的思想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哲学史研究质疑了把逻辑经验主义等同于科学哲学并以此拒斥形而上学乃至整个哲学传统的正统观点,认为科学哲学当然包含逻辑经验主义,但不唯逻辑经验主义,在古希腊到后现代的漫长思想之旅中,有许多思想体系或学术流派都无愧于科学哲学的学科规范。
第二,科学哲学史研究质疑了把科学哲学定义为研究科学的性质和规律的传统观点,科学哲学不仅从哲学的角度反思科学,同时也在从科学的角度反思哲学,即使逻辑经验主义也着力于“哲学的改造”如哲学作为“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或“科学语言的逻辑句法”(卡尔纳普),科学改变哲学同样是科学哲学探索的重要主题。
第三,科学哲学史研究质疑了把科学哲学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的传统观点,认为科学哲学(史)通过反思科学(史)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重新理解哲学本身。
三、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库克尔曼斯(JosephJ。Kos)在1968年编写的“科学哲学的历史背景”(philosophyofsce,thehistoricalbad)指出,写一部科学哲学史的著述会遇到许多前提性的困难问题,即使将科学哲学局限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依然如故。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是如何理解“科学哲学”这个表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科学哲学的历史起源的定位在“较早”还是“晚近”。例如,如果我们采纳科学哲学是分析或现象学哲学中的特殊部分的观点,那么科学哲学史的历史起点就不能先于分析哲学或现象学本身,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把科学哲学定位于澄清自然科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的逻辑分析,那么科学哲学的起源必定在19世纪的某个时段。但如果有人把科学哲学定义为对自然科学的原则、方法和结果进行哲学反思,那么很可能科学哲学的起点就是那些资格最老的科学家的最不自觉的自我反思,也就是培根、笛卡尔、休谟、莱布尼兹或与他们同等身份的科学家的哲学工作。但最后,如果我们将科学哲学定义为对科学的任何哲学反思,也许科学哲学的起点能够被追溯到亚里斯多德以后的哲学,以及许多有关“科学分类”的文献。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文献与谱系:有关这一时期科学哲学史研究文献主要讨论科学及其哲学与史前文化特别是原始宗教的区别与联系、前苏格拉底诸学派作为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想起点等,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有关对科学这种探索方式的界定及其各种不同的理解[5]。如R。les的《古典时期的哲学与科学》(PhilosophyandtheSAntiquity,Burlington,Ashgate,2005)就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如R。les撰写的导言《古典时期的哲学与科学》(philosophyandthesAntiquity),AndreLaks撰写的对古希腊早期哲学不同特点的评论(Remarksonthedifferentiatireekphilosophy),R。J。Hankinson对亚里斯多德有关交叉类别的考察(Aristotle),JamesG。Lennox对亚里斯多德的动物学在其自然哲学中的地位(TheplaceofzoologyinAristotle’snaturalphilosophy)等思考。有影响的文本还有:“西方思想的奠基者:前苏格拉底诸派——前苏格拉底思想、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平行演化”(TheFoundersht:ThePresocratics:ADiaicParallelismbetweeicthoughtandPhilosophyauralSstantineJ。Vamvacas,Dordreger,c2009。)“对宇宙的解释:爱奥尼亚学派的科学哲学传统”(ExplaiheIonianTraditioificPhilosophy,Danielrion:oyPress,c2006。)“科学与思辨”(SdSpe:StudiesiheoryandPractice,editedbyJonathanBarnes,Cambridge;NewYeUyPress,1982。)
原子论的知识谱系: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阿基米德。特别注意,在阿基米德的著述中,唯一被提到的哲学家的名字只有德谟克利特,这使得从事古典研究的学者才开始注意到阿基米德与德谟克利特之间的思想关联。[6]
理念论的知识谱系: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芝诺-苏格拉底-柏拉图-欧几里得-普鲁克鲁斯。这条知识谱系从毕达哥拉斯的数论出发,论证观念特别是数理观念对世界特别是感性世界的支配性,其最高科学成就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并通过普鲁克鲁斯等演化为新柏拉图主义,对后世的科学及其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ThephilosophidmathematientariesofProamedPlato’ssuthefirstbookofEuclid’sElement:andhislifebyMarinus,TraheGreek,relimiioonieofideas,&asTaylor,Prodoheauthor,andsoldbyT。Payne,1788-1789。)
四因说的知识谱系:恩培多克勒-亚里斯多德-托勒密-希波克拉底。这条知识谱系从恩培多克勒的四要素说出发,经过亚里斯多德的四因说及四要素说的哲学提升,在宇宙论问题上演化为托勒密的日心说天文学,在生理学上演化为希波克拉底的医学。[7]
(2)中世纪时期科学哲学思想的文献与谱系:有关这一时期科学哲学史研究文献主要讨论中世纪的科学及其哲学对近代科学革命的意义。有的学者持否定意见,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世纪的科学及其哲学思想奠定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理论基础。著名科学家P。迪昂(PierreDuhem)曾花十几年时间整理中世纪科学思想,直至生命的终点,其基本观点是中世纪与近代科学革命之间的思想发展是连续的,并因而奠定了其整体论的科学哲学主张,其代表性理论如“中世纪的宇宙论:有关有限性、时空观、虚空以及世界的多重性的讨论”(Medievalology:TheoriesofInfiime,Void,ayofWorlds,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这些著述对于理解中世纪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的种种误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有力地支撑了迪昂本人的科学哲学思想——科学思想的整体论。类似的著述还有:格兰特的“中世纪晚期的自然哲学的思想性质”(TheuralPhilosophyieMiddleAges,Washington,D。C:CatholiiversityofAmericaPress,argaretJ。Osler的“世界的重建: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的理解力”(RegtheWod,andHumaandingfromtheMiddleAgestoEarlyMaretJ。Osler,Baltimore:JohnsHopkiyPress,2010。)
新柏拉图主义的知识谱系:普拉提诺-波菲斯-奥古斯丁-哥白尼-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布鲁诺等。这条谱系的思想特点在于:建构了超自然的世界图式,更明确地规定了人在其中的位置,把人神关系置于道德修养的核心,强化了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同盟,具有更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也注重神圣世界对感性世界的“分有”,如此奠定了炼金术和医学的发展。[8]
亚里斯多德主义知识谱系:亚历山大(AlexandesofAphrodisias)-普塞洛斯(MichaelPsellus)及其学生伊塔卢斯(JohnItalus)-波修斯(Boethius)-邓·司各脱(DunsScotus)-大阿尔伯特-圣托马斯·阿奎那等。这条谱系认为个体占存在领域的首位;可用一系列概念解释实在,诸如十范畴、种-属-个体、质料-形式、潜能-现实、必然-偶然、四种物质元素及其基本性质,还有四因(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灵魂是动植物生命个体的形式,与肉体不可分割;活动是事物的本质;思辨活动高于实践活动。[9]
唯名论(Nominalism)的知识谱系:玻斐留斯(Porphyrius)-罗塞林(Ros)-亚贝拉(P。Abelard,1079—1142)-罗吉尔·培根(RogerBa)-威廉·奥卡姆(WilliamofOckham)-库萨的尼古拉(NicholasofCusa)-马丁·路德(M。Luther)等。唯名论者认为,只有感官能够感受到的个别的存在,共相是不存在的。共相只是由感官虚构推论出来的一种概念。另一个比较弱的唯名论立场,称为概念论,它介于实在论与唯名论之间。他们认为,共相是由个别的性质所推论出的概念。但是,共相既然是由个别的共通特质,经过理性推导出来的,因此它存在于理性中。即使某一个体毁灭了,普遍的共相仍然是存在的。[10]
(3)近代时期科学哲学思想的文献与谱系:有关这一时期科学哲学史研究文献主要讨论用何种自然哲学来代言近代科学革命以及取代自古希腊和中世纪以来的柏拉图主义和亚里斯多德主义等陈旧的自然哲学传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AhmadRaza的《自从弗兰西斯·培根以来的科学哲学——有关理念与阐述的解读》(PhilosophyofS:ReadingsinIdeasaions,2011),其中包括如下章节:AhmadRaza的“科学知识的结构”(TheStructureofStifiowledge),Fran本人的“宇宙现象与自然史对推进哲学的意义”(PheheUheNaturalHistoryfortheBuildingupofthePhilosophy),Rees的“关于正确运用理性以及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的对话”(DisethhtlygtheReasonandSeekihinSces),GalileoGaleli对哥白尼观点的辩护(siderationsontheOpinion)等。其他有代表性的著述还有:《早期自然哲学中的科学》(SEarlyModernPhilosophy:SevehinkersoiveKnowledgefromFirstPriedbyT。A。J。RogersandJillKraye,Dordreger,c2010),《近代哲学与科学的亲缘关系》(FriendshipinEarlyModernPhilosophyah,Vanessa,Parergon,2009,Vol。26Issue2),《十七世纪的自然科学:近代自然哲学的范式转变》(TheSatureihtury:PatternsofEarlyModernNaturalPhilosophy,editedbyPeterR。AnsteyandJohnA。Schuster,Dordreetherlands,Springer,c2005)以及《有关科学的逻辑和方法论在近代思想的七种研究》(TheLogidMethodologyofSEarlyMht:SevenStudies,FredWilson,ToroyofTorontoPress,1999)。
近代科学哲学发展的知识谱系主要有如下几条:哥白尼革命与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与理性怀疑主义;洛克与波意耳的合作,牛顿-莱布尼兹-康德等。
经验论的知识谱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引发了一场导致现代科学产生的科学革命,同时也引发了导致现代哲学产生的哲学革命,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新工具》(Nanum)中多次提到哥白尼学说和伽利略学说。[11]
理性主义的知识谱系:笛卡尔的科学哲学路径基本上是一条从科学走到主体性的进路。WalterSoffer指出:“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在确立科学的稳固基础的旨趣中克服理论偏见的方法。同时也是他的‘方法谈’的第一原则,怀疑方法的提出是一种实践,一种克服另外一种偏见,前哲学灵魂的偏见的可能性。”[12]
机械论的知识谱系:牛顿、莱布尼兹和康德的科学哲学思想。牛顿和莱布尼兹有关诸多科学问题的争论引发了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哲学不仅仅是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思想整合,而且更是对牛顿经典科学的哲学总结,最后完成了机械论的世界图景。[13]
(4)分析时代科学哲学思想的文献与谱系:有关这一时期科学哲学史研究文献主要讨论对维也纳学派的重新评价问题,例如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纲领究竟是“拒斥形而上学”还是“追求统一科学”?是解决科学的“辩护问题”还是解决“哲学的变革问题”?SahotraSarkar在1996年出版的《对维也纳学派遗产的当代再评价》(TheLegacyoftheViennaCirReappraisals)是一部由出自多位名家之手的论文集,是目前研究维也纳学派及逻辑经验主义的佳作。该书包括:ThomasA。Ry的“早期逻辑经验主义”(EarlyLogicalEmpiricism);JoiaLewis的“在知识与证明之间的深层机制”(HiddenAgendas:Knowledgeaion);RudolfHaller的“最早的维也纳学派”(TheFirstViennaCircle);RichardC。Jeffrey的“卡尔纳普之后”(Afterap);MarxW。Wartofsky的“实证主义与政治:维也纳学派作为一种社会运动”(PositivismandPolitics:TheViennaCircleasaSoent)等。分析时代的科学哲学主要有如下三条谱系:罗素等人的逻辑原子主义;维也纳学派的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与蒯因等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