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L。L。Bucciarelli的结论是,设计是一个社会过程。
[1]〔奥〕卡林·诺尔-塞蒂纳:《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王善博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第43页。
[2]P。DowliualisingofMathematics:TowardsaTheoreticalMap”,InSatidWork,editedbyM。Harris,London:FalmerPress,1991。
[3]PaulEr:SostructivismasaPhilosophyofMathematiy,NY:StateUyofNewYorkPress,1998:235。
[4]PaulEr:SostructivismasaPhilosophyofMathematiy,NY:StateUyofNewYorkPress,1998:244。
[5]MieElementsofaSociologyofTranslatiiolli(ed):TheSceStudiesReaders,Le,1999:70-71。
[6]这类客体本身就是“人类本性的对象化”(马克思语)。把这种客体提升到角色的地位并没有辱没人的主体地位,相反,恰恰是对人类主体地位的拓展和提升。
[7]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35页。
[8]〔法〕B。拉图尔:《科学在行动》,刘文旋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第263页。
[9]BrunoLatour:ReassemblingtheSotrodutoAetwork-Theory,Oxford;NewYork:OxfordUyPress,2005:10-11。
[10]〔美〕芬伯格:《可选择的现代性》,陆俊,严耕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42页。
[11]〔美〕芬伯格:《可选择的现代性》,陆俊,严耕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41~42页。
[12]包括1。Democratialization:Teology,Power,andFreedom;2。InensurableParadigms:ValuesandtheE;3。LookingFBackward:ThegImageofTeology;6TeologyinaGlobalWorld。
[13]反乌托邦(Dystopia)(又译作“反乌托邦”“敌托邦”或“废托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根据后两者的音译,又可译作坎坷邦。与乌托邦相对,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http:baike。baidu。view525451。htm。)
[14]包括4。CriticalTheoryofTeology:AnOverview;5。FromInformationtouni:TheFrenchExperiehVideotex。
[15]包括7。ModereologyStudies:RefleBridgingtheGap;8。FromCriticalTheoryofTeologytotheRationalCritiqueofRationality;9。BetweenReasonandExperience。
[16]在这个问题上,本人不仅翻译了布希亚瑞利的《工程哲学》,而且还撰写了《工程哲学何以可能》载《“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2004年。
[17]〔美〕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殷登祥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2页。
[18]〔德〕拉普:《技术哲学导论》,刘武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第4页。
[19]〔德〕拉普:《技术哲学导论》,刘武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第4~5页。
[20]〔美〕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殷登祥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6~7页。
[21]〔德〕拉普:《技术哲学导论》,刘武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第5页。
[22]〔美〕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殷登祥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15页。
[23]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380页。
[24]P。Kroes,T。Meijers,C。Mitcham(Ed。):TheEmpiriinthePhilosophyofTeology,UK:ELSEVERSCELtd,2000:xviii。
[25]P。Kroes,T。Meijers,C。Mitcham(Ed。):TheEmpiriinthePhilosophyofTeology,UK:ELSEVERSCELtd,2000:xxix。
[26]〔美〕R。J。史密斯:《工程》,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第351页。
[27]〔美〕大卫·R。雷耶斯·格拉:《工程》,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第355页。
[28]〔美〕A。阿西莫夫:《工程设计哲学》,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第379页。
[29]〔美〕A。阿西莫夫:《工程设计哲学》,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第379~381页。
[30]SeeL。L。Bucciarelli:“EngineeringPhilosophy”,DUPSatellite,2003:11。
[31]SeeL。L。Bucciarelli:“EngineeringPhilosophy”,DUPSatellite,2003:20。
[32]SeeL。L。Bucciarelli:“EngineeringPhilosophy”,DUPSatellite,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