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建构主义从发生过程的角度来讨论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建构主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建构过程是建设性的而不是认知性的;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建构方式是反思性而不是形上学的。当然,社会建构主义存在不少问题,如相对主义痼疾与社会学主义嫌疑等。
[1]国内学者往往把实证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称之为科学主义,与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相对应,这是一个极其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西方学术史上,科学主义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而实证主义传统则意在清除科学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价值判断,维护科学的纯洁性或价值无涉。二者的意义恰恰相反。因此,用科学主义表达实证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值得推敲。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570页。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第421页。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第436页。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566页。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第434~443页。
[7]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学生王风祥所撰写的博士论文《贝尔纳学派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连续发了几篇相关论文,如《贝尔纳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云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霍尔丹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南通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揭开英国左派科学家思想活动的面纱》,《兰州学刊》2012年第12期等。
[8]PaulEr:SostructivismasaPhilosophyofMathematiy:StateUyofNewYorkPress,1998:212。
[9]SergioSismohoutMyth—Onstrus,Reality,andSoowledge,Albany:StateUyofNewYorkPress,1996:1。
[10]〔英〕史蒂文·夏平:《真理的社会史》,赵万里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提要第19~20页。
[11]JanGolinski:MakingNaturalKrudtheHistoryofSewYeUyPress,1998:10。
[12]JanGolinski:MakingNaturalKrudtheHistoryofSewYeUyPress,1998:10,8-9,11。
[13]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380页。
[14]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377页。
[15]〔荷〕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李小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第87页。
[16]转引自〔荷〕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李小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第93页。
[17]转引自〔荷〕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李小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第88页。
[18]AndrewFeenberg:FromEssentialismtostructivism:PhilosophyofTeologyattheCrossroads,-rohayfeealk4。html。
[19]AndrewFeenberg:FromEssentialismtostructivism:PhilosophyofTeologyattheCrossroads,-rohayfeealk4。html。
[20]〔德〕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启蒙的辩证法》,臧佩郁、蔺月缝译,重庆出版社,1989,第23页。
[21]〔德〕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启蒙的辩证法》,臧佩郁、蔺月缝译,重庆出版社,1989,第35页。
[22]〔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第142页。
[23]〔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第71页。
[24]〔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第68~69页。
[25]〔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第11页。
[26]AndrewFeenberg:FromEssentialismtostructivism:PhilosophyofTeologyattheCrossroads,-rohayfeealk4。html。
[27]R。PettmaruakingofWorldAffairs,ArmonkNY,Sharpe。Inc。,2000:13。
[28]AndrewFeenberg:FromEssentialismtostructivism:PhilosophyofTeologyattheCrossroads,-rohayfeealk4。html。
[29]P。Brey:PhilosophyofTeologyandSostructivism,SocietyforPhilosophy&Tee2,numbers3-4,1997。http:scholar。lib。vt。eduejornals。
[30]〔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97页。
[31]WE。Bijker:ShapingTeologyBuildiudiesinSoige,Cambridge,LoPress,1992:4。
[32]K。a:EpistemicCultures——HowtheScesMakeKnowledge,Cambridge:Mass,HarvardUyPress,1999:27。
[33]〔德〕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宋祖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第25~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