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H。PuthaHumanFace,Cambridge,Mass:HarvardUyPress,1990:166。
[14]H。PuthandHiste:CambridgeUniv。Pr,1981:210。
[15]〔美〕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156页。
[16]〔美〕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158页。
[17]H。Putnam:WordsaedbyJamesF。bridge:Mass:HarvardUyPress,1994:154。
[18]〔美〕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415页。
[19]万俊:《科学、逻辑、道德——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纵观》,《哲学动态》1989年7-8(续)期。
[20]AionofthePlaceofReasohics,Cambridge;NewYeUyPress,1950。
[21]〔德〕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启蒙的辩证法》,臧佩郁、蔺月缝译,重庆出版社,1989,第23页。
[22]〔德〕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启蒙的辩证法》,臧佩郁、蔺月缝译,重庆出版社,1989,第35页。
[23]〔德〕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第142页。
[24]〔德〕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第71页。
[25]GerardDelanty:SodstrudRealism,Minneapolis:UyofMiaPress,1997:114。
[26]参见〔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第130页。
[27]〔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第7~8页。
[28]Johht”from“Is”,PhilosophicalReview,1963,73:43-58;JohnR。Searle,SpeeEssayinthePhilosophyof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UyPress,1969。
[29]引自M。C。。DoeserandJ。N。Kraay:FadValues,Boston:MartinusNijhoffPublishes,1986:33、41。
[30]1949年,分析派的科学哲学家费格尔(HerberTFeigl)就曾经提出了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统一的科学的世界观。HerberTFeigl在AmeriQuarterly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的世界观: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TheStificOutlook:NaturalismandHumanism)。后来,费格尔又将这篇论文收入由他和布拉德贝克(MayBrodbeck)主编的《明尼苏达大学科学哲学经典阅读资料》之中。费格尔指出,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科学教育中,科学因素和人文因素需要建设性的综合和相互补充,因而必须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和误解。HerbertFeiglandMayBrodbeck(eds):ReadingsinPhilosophyofSeletoury-Crofts,1953:8。
[31]HerbertFeigl,MayBrodbeck(eds。):ReadingsinPhilosophyofSeletoury-Crofts。1953:14。
[32]DavidLamb(edited):NewHorizonsinthePhilosophyofSce,Aldershot:Avebury,1992:19。
[33]〔德〕莫里茨·石里克:《自然哲学》,陈维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8页。
[34]洪谦:《逻辑经验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第85页。
[35]W。V。QuihearadoxandotherEssays,NewYork:RandomHouse,1966:203,204。
[36]〔美〕威拉德·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江天骥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第16页。
[37]洪谦:《逻辑经验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第9页。
[38]洪谦:《逻辑经验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第33页。
[39]〔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第44~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