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和香奈儿
晓源是我的好朋友,也是老朋友,老到我们上幼儿园之前就在一起摸爬滚打。一直到上高中,我和她都是无话不说,她在我眼里透明,我在她眼里亦无可隐藏。
高中以后,我开始慢慢讨厌她。
不为别的,只为我和她之间的差距。
从小,她就比我聪明一点,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喜欢她甚于喜欢我,就连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还要说:“你看人家晓源,跟你一起上学,同一个班,为啥人家比你好?”
我承认,晓源优秀。很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别人的话说了我左耳听也就右耳出了,从来不在心里结成疙瘩。随着年龄渐长,随着懂得的越多,那些话,便会在我心里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慢慢地,对晓源的羡慕,变成了嫉妒,变成了对自己的恨。
时间慢慢地过去。我们都从无知的女孩子成长成了敏感的少女。友谊中的人一旦敏感,这友谊也就变得微妙而脆弱了。
高一的一个周末,我去她家,找她商量文理分科的事情。刚走到门口,便听到她和她妈妈的激烈地争吵声,争吵中不时有我的名字出现。
我真后悔我没有扭头走开,我真后悔我听到她们母女的对话——
“你看你成绩又下降了,让你不要跟路路一起玩,你偏要跟她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不知道吗?”
“你以为我爱跟她玩啊?她现在变得很讨厌,说话都不中听,可是,她老跟着我啊。”
……
虽然我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喜欢晓源,但那一刻,她们的对话,让我心碎。
这就是所谓友谊吗?
这就是我认为我最好的朋友吗?她怎么可以背后这么说我呢?
断了与晓源的友谊,我也在友情上封闭了自己,除了自己的心,还有谁可以相信呢?我仿佛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对我好的,肯定有意图;对我不好的,肯定想伤害我。每逢同学邀请一起出去玩,我都深感不安,而拒绝。等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时,我已经患了社交恐惧症,严重到,大学时候,出了宿舍就是网吧,学校的一切活动,只要跟人打交道的活动,我都避免参加,上网,我也只是看看电影听听歌,别人喜欢的qq聊天,对我没有一点点的吸引力。
转眼我都大三了。
没有恋爱,也没有朋友。
MINA:
之所以《老友记》《欲望都市》这样的剧集能拍很多季,能让很多国家的很多人为之热血沸腾,就是因为他们描绘了罕见的友情——平等,互助,自由,自信,独立,恰到好处的依赖。
《欲望都市》电影版上映时,女人们三五成群打扮得花技招展去电影院。看到大银幕上的女人们碰杯歌颂友谊时,影院里的女人们对女人之间能拥有亲密无间的友情信以为真。
可惜还不等完全走出影院,她们已经忘记了这回事,她们熟练地撒谎——拒绝“我们再找个地方坐坐”的提议,以自己第二天要早起为理由飞快地跑掉,甩开了刚刚打算不离不弃真诚相待的女友们,在一个闹哄哄的酒吧里,和刚认识一个月的男人接吻。而那几个没有男人等待又不想睡的在某个咖啡厅坐的着女人们讨论了几句电影之后开始讨论起先跑掉的那个女人,她们冷嘲热讽,说她总是像巨星一样迟到早走,说她天天将工作挂在嘴上仿佛大家都是不需要工作的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