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个别不安分的,绝大部分的民众是绝对支持这个新的国度的。在田野上面走一圈,都可以看到正在欢喜劳作的民众。
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比往日要高了。往日里是为了活命,如今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种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家的,还不拼命种?
心情愉悦了,对未来充满希望了,对文化的需求自然也更高了。
除了第一代的扫盲之外,很多乡村也开始办起了学堂了,让村里孩子们进一步的学习,争取以后能当工人。反正就是社会的需求下,这些家长们自发的卷起来了。
议政殿里,谢来和大臣们还在忙碌。百姓们可以享受开国的果实,欢喜的继续过太平日子。他们却还要继续为这个新的国度努力,塑造更加完整的法律法规。
毕竟大虞都没了,还能继续用大虞的那些律法吗?
自然是要换层皮的,前朝的一切都要换掉。
除了律法之外,一些官职也要改一改了。甚至六部还要分一分。有些部门管理的东西太多了。不过不管这个部门分成几份,最大领导还是不换的。名义上面,这个领导是管理几个部门,其实还是管理那一部。
这样的安排也让官职改革更平稳点。不至于引起朝臣们的不满。
谢来暂时还不想给他们太多的‘惊喜’。他习惯于一步步的来。在众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放大招。
当然了,礼部中间分出来了一个外交部,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这会儿的外宾无疑都是那些外族人。朝臣们对他们是瞧不上的。而这些外族基本上也不会来朝见。所以这个职位也没什么人争抢。想抢的人也没本事。谢来留下来了。他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了。暂时就放着。
在朝廷忙碌中,来寿也准备回边城去了。他是曾经的大将军。也是如今的西北军区司令。得负责边防工作。
兄弟两人站在谢来如今的官邸的亭台上面,看着远方。
“老四,真没想到啊,会走到如今这步。”来寿感慨万分的看着远方。似乎看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谢来笑道,“谁又不是呢?我小时候也是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来弟,你说,这样的日子会一直下去吗?”
没有见过这样风景的人,总担心这样美好的风景会很快凋零。
也正因为太过喜欢,所以才会越发恐惧。
谢来却很坚定的告诉他,“会的。在好的制度下,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继承我们志向的人,他们会坚定的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你总是信心满满。”来寿笑着拍他的肩膀。“我得走了。再不走啊,真的要和人相亲了。最近沾你的光,最近操心我婚事的优点多。不过这里不适合我,我也不打算在虞都成家了,就先回边城了,我给你留下了人。都是可靠的。”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加上这些大事件的磨砺,来寿如今做事越发的沉稳起来了。没有变化的还是对家人深厚的感情。这份感情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共同度过很多难关之后不离不弃,互相保护,堆积而成的。而如今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三观,理想。这更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谢来也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家人。如果不是家人给予他稳定的大后方,给予他无条件的支持,他不会容易走到这一步的。
“三哥,谢谢你。”
来寿离开了,一起离开的还有谢夫人她们。
谢来如今已经到了这个位置,家里人别无所求了,只想他顺顺当当的。毕竟这还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谁也不知道未来发展会走向何方。家里人唯一能给他做的就是好好经营事业。不在虞都这地方让别人有机可乘。
度过开国那两个月,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谢来又在议政殿里面年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政令。就是增添底层吏员。
给出的原因打破政令不下乡牢笼。维护国家的统治。
现在各个乡村担任管理的都是当地的族老,乡绅。
朝廷发布的一些政令,总是要经过他们才能让下层知道。如今虽然靠着扫盲队伍宣传,也能让百姓知道政令,但是往往需要组织百姓的时候,就需要这些人的配合。
谢来觉得如今扫盲已经结束,各个村落识字的人是不缺的。大可以从中选取合适的人来管理乡村。
因为这事情涉及的是最底层的管理,和上层基本上没有关系,所以倒是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论。只不过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这事情是否能够得到下面的人支持。这可是明着和那些里正们抢夺权利。就怕引起动**。
谢来笑道,“这也正是我考虑的地方。诸位,如今虽然开国,可这国家是否稳定,有多少不利因素,我们都不清楚。为了让国朝稳定,中央的权利必须加强。朝廷才废除农业税,我不信百姓们会跟着这些人闹事。”
如今权利已经从皇权落入官员们手中。所以加强中央权利,自然也是加强他们手里的权利。
因此这一举措倒是也确实能得到众人支持。只有司马丞相和云太傅总觉得谢来此举不正常。肯定还有别的目的。
他们已经发现了,自己这个学生每次给出的理由只是表面的,他总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谢来自然有考虑,他要的也确实是加强中央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