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3章
“关键还在于交通。”牛进达沉声说道,“必须尽快将从幽州至辽东城的水泥路,以及辽东各主要城池间的道路修筑起来。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辽东的发展问题,并联动解决其安全问题。”
此次出征,他对水泥路的巨大作用体会至深。
从长安到幽州一路坦途,行军迅捷;可一出幽州,尤其是过了营州地界,便截然不同,一旦遇上雨天,更是寸步难行,令人愁苦不堪。
“诸位爱卿的建议都很好。”李世民的脸上,难得地在众臣面前展露了笑容,“你们回去后,都将各自的详细建议写成奏折呈上来,下次朝会再具体商议,然后尽快颁行天下。”
“安全问题既有对策,接下来便是州县设置与官吏委派了。”
“辽东现有十二座大城,便以此十二城为中心设立州府,再依据各州府的具体情况,酌情设置下辖各县。”
“至于州县官吏,朕初步打算,先用一半唐人,另一半则从归附的高句丽人中选任。待局势稳定后,再视需调整。具体人选,诸位卿家若有举荐,皆可提出!”
李世民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的精神瞬间为之一振。
凡是牵涉到人事任命,无论古今,向来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陛下,吏部已预备了一百名年轻官员,随时可赴辽东城上任。礼部亦提议,明年春闱可为辽东道专设名额,录取两百名士子。”
“至于其余的官吏缺口,微臣以为,可从大唐警察署、此次出征的有功将士中选拔,亦可从长安各大书院直接招募一批胥吏,以充实辽东各州县的基层。”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率先发表了看法。
而李想,作为这一系列提议的最大受益者,此刻则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他不发一言,只是低头垂目,准备悄无声息地收下属于自己的那份好处。
对于辽东道的未来规划,李想心中早已勾画了宏伟的蓝图,只是他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凡事都需循序渐进。
在这次朝廷的人事调动中,李想只举荐了秦安然出任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都督一职,并未过多干涉其他官员的任命。
李世民对此也欣然应允,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毕竟,这个新设立的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在朝中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各方势力对其如何运作、如何建功立业都心中无数,自然也就无人与李想争夺这个职位的推荐权。
秦安然本就随李想一同来了辽东,此刻正好可以直接履新。
此外,段移石因赫赫战功被册封为宁远将军,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将领;秦善道也获封游骑将军。
他们二人将各自率领五千精兵,分别驻守新城与国内城,构筑起辽东道北方的坚固防线。
东面,大唐水师牢牢掌控着鸭绿江,而半岛内部已然陷入纷争,短期内无法对辽东构成任何威胁。
因此,段移石与秦善道的任命看似远离了辽东城、乌骨城这样的核心区域,实则是李世民有意将他们置于边疆,加以磨砺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