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说的“家里有事”不是撒谎,因为小表妹赵美雯在去过纪翔宇家之后,纪翔宇的家人对她非常满意,就表达了双方长辈正式见面的意思。
小姑李明香得到消息之后都没有过夜,当天就拽着丈夫赵援朝赶到了京城,做。。。
第七章的标题静静躺在文档中央:**灯火可亲**。
李野没有急着动笔。他把老周那台吱呀作响的电脑搬回了北京的书房,连同那个铁盒里的手稿一起,安置在书柜最显眼的位置。每天清晨醒来,他都会看一眼那叠泛黄的纸??那是他曾想埋葬的过去,如今却成了照亮前路的火种。
这三天里,《诛仙》第六章引发的浪潮仍未平息。BBS论坛注册人数暴涨三倍,服务器几乎被挤爆;出版社连夜联系他重启实体书再版计划;更有无数读者自发组织“断章崖守夜”活动,在每月十五的午夜同步打开小说页面,点亮屏幕灯光,说是“为阿宇续心火”。
而纪翔宇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科技媒体的报道中。“少年程序员唤醒经典文学”、“代码与修真的浪漫共振”……这些标题让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窘迫不已,甚至一度躲进张小凡学校的图书馆不敢露面。
但李野知道,这一切并非偶然。
那天深夜,他在整理旧硬盘时发现了一段隐藏日志??是2003年《诛仙》初上线时的访问记录。其中有一条IP反复登录,每次停留时间精确到分钟,恰好是一章阅读的平均时长。备注栏里写着一行小字:“用户标记:长期追踪者,疑似东山本地。”
他心头一震,调出原始数据比对,竟发现这个IP的活跃模式,与如今“阿宇”的设定惊人吻合:每逢雨夜上线频率增加,喜欢在评论区留下极简短却意味深长的话,比如“火未熄”、“尚有人行”。
“老周当年……也在追更?”李野喃喃自语。
他拨通电话,老周在那头笑了:“你以为我为啥留着结局?我不是恨你停更,我是怕你真把所有人都写死了。我每晚读一章,就像跟老朋友喝酒聊天。你突然不来了,酒席散了,人还在等。”
李野握着听筒,久久说不出话。
窗外天光微亮,他打开文档,敲下第七章的第一句:
>“世间最锋利的剑,不是斩妖除魔的那一柄,而是穿过岁月风尘,仍愿为你点亮一盏灯的人。”
这一章,他决定写老周。
不是作为幕后黑手,也不是被盗用账号的受害者,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工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一份信仰。他会写那个冬夜,老周顶着大雪步行五公里去邮局寄出帮他打印的小说样刊;会写他悄悄收集读者来信,按年份分类装订,扉页上写着“李野暂未归,代收”;还会写他在病床上颤抖着手,在论坛发下第一条冒充帖前,反复删改了十七遍。
“我不想骗人。”老周曾说,“可我更不想看着你们继续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李野写到这里,眼眶发热。他知道,这部小说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修真故事,它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千千万万普通人如何被文字改变命运的过程。而真正的“诛仙”,从来不是杀死某个魔头,而是斩断冷漠、遗忘与割裂的锁链。
正写着,门铃响了。
张小凡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两杯豆浆和油条,发梢还挂着细雨。她刚从学校赶回来,脸蛋微红,眼睛亮得像星子落在人间。
“你怎么来了?”李野接过早点,语气尽量平静。
“纪翔宇说你昨晚又熬到三点。”她走进屋,顺手把湿伞靠在墙角,“你还记得答应过我的事吗?”
“什么事?”
“你说要教我写小说。”她坐下,翻开笔记本,“我想写点什么,关于那些没名字的人??比如老周,比如每天凌晨清扫街道的大爷,比如总在公交站背单词的女孩。他们才是这个世界真正撑着不塌下去的人。”
李野怔住。
他忽然意识到,张小凡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焦急催更的小读者了。她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疼痛,并试图用文字回应这份重量。
“你想写谁?”他轻声问。
“我想写‘工蚁’。”她说,“不只是你的测试账号,更是所有默默付出却不求署名的人。你知道吗?我查了资料,东山机械厂鼎盛时期有两千多名职工,每个人胸牌背后都刻着编号。他们不叫名字,只叫‘几号电工’、‘三班钳工’……可正是这些人,修好了铁路,造出了机床,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李野点头:“那你该从老周写起。但他不喜欢被当成英雄,你要小心别把他写得太‘高大上’。”
“我知道。”她笑了笑,“我就写他一边咳嗽一边煮方便面,电视里放着天气预报,墙上贴着碧瑶的海报。写他舍不得换新手机,却偷偷给论坛充值了十年会员,只为确保后台数据不丢失。写他明明生气你消失,却还在别人骂你时站出来说:‘他不容易,别逼他。’”
李野看着她,忽然觉得胸口柔软得不像话。
这一刻,他仿佛看见二十年前的自己,坐在值班室昏黄的灯下,一字一句写下第一个章节。那时他以为写作是为了成名,后来才明白,是为了让某个孤独的灵魂在深夜翻页时,感到一丝温暖。
而现在,这份火种传到了张小凡手中。
他起身泡了杯茶,放在她手边:“那就这么写。不过记住,别为了感动谁而编造细节。真实本身就足够动人。”
她用力点头。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起来。是纪翔宇。
>李老师,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