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傍晚,李野回到宿舍,发现门口放着一个牛皮纸袋,没有署名。他警惕地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才捡起来带回屋内。撕开封口,里面是一叠照片和一张手写便条:
>**“想知道更多,来东郊旧仓库。明早六点,别带任何人。”**
>
>字迹潦草,却透着一股熟悉的味道。
李野一张张翻看照片,心跳逐渐加快。其中几张拍的是曲司与一名陌生男子在深夜会面,地点正是深圳某宾馆停车场;另一张则是银行柜台前的画面,曲司递出一个信封,对方回赠一只黑色U盘。最后一张,竟是国资委特派员陈启明(非此前审查组的陈特派员)与曲司在一家茶楼密谈的抓拍照,时间标注为三天前。
“陈启明……”李野喃喃念出这个名字。
这位陈启明是国资委分管资产处置的副厅级干部,素有“铁面审计”之称,但近年来风评渐差,传闻他借职务之便为多家私企提供便利,换取子女出国名额和房产利益。若他与曲司勾结,那这场审查本身就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清洗。
李野猛地合上相册,脑中闪过无数线索:为何审查组突然介入?为何重点打击金红垫资事件?为何曲司能在关键时刻“请病假”?一切看似偶然,实则步步为营。
他们不是在查问题,是在清除异己。
而目标,正是以马兆先、李野为首的卡玛斯项目核心团队。
第二天清晨五点,天还未亮,李野便骑车出发。寒冬的风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但他浑然不觉。抵达东郊废弃仓库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铁门半开着,锈迹斑斑的轨道发出吱呀声。
“谁?”李野低声喝问。
角落里走出一人,裹着旧军大衣,帽檐压得很低。
“是我。”女人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李野怔住:“冯淑云?”
她抬起头,脸色苍白,眼下乌青,显然多日未眠。“没想到你还记得我。”
“你怎么会在这儿?那些照片……是你拍的?”
冯淑云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部老式胶片相机:“我在那家茶楼打工,负责包间服务。那天听见他们说话,提到‘必须把李野踢出去’‘卡玛斯不能让他们做成’,我就偷偷拍了下来。”
“你为什么要帮我?”李野直视她的眼睛。
她苦笑:“因为我错了。当年我以为投靠曲司就能保住职位,结果却被调去后勤扫厕所。他说我是‘不可信之人’,随时可以牺牲。可我现在明白,真正值得追随的,是像你这样愿意做事、敢担责任的人。”
她说着,从包里取出一张U盘:“这里面有更多录音和文件。包括曲司和港商的资金往来明细,还有他向上级递交的‘关于卡玛斯项目存在重大隐患’的匿名举报信底稿。”
李野接过U盘,指尖微微发抖。
“你打算怎么办?”冯淑云问。
“反击。”他声音低沉却坚定,“但他们想要的是混乱和恐慌,我要给他们秩序和真相。”
回到市区后,李野没有直接回单位,而是绕路去了市图书馆。他在公共电脑上插入U盘,将所有资料加密上传至一个海外服务器备份,又通过匿名邮箱发送了一份给西南基地的老张,并附言:“若我失联,请立即公开。”
做完这一切,他才返回办公室。
上午九点,集团召开紧急会议,主题是“卡玛斯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会议室座无虚席,国资委特派代表、纪检组成员、各分厂负责人悉数到场。马兆先主持会议,神情严肃。
“下面我们请项目总负责人李野同志作汇报。”
灯光聚焦之下,李野站起身,手中拿着笔记本电脑。
“各位领导、同事,今天我想汇报的不只是技术进展,更是一段我们共同走过的路。”
他打开PPT,首页赫然是那辆黑色原型车的照片,背景写着八个大字:**自主设计,中国重卡**。
接下来四十分钟,他系统介绍了研发历程、关键技术突破、成本控制策略以及市场前景预测。每一页都配有详实数据和现场视频,震撼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