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殿下,朱棣此人心狠手辣,登基伊始,已杀害多位大臣。他绝不会容忍任何威胁他统治的存在。”
朱樉点点头:“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朱棣虽然暂时无法分兵北上,但必定不会放任我在北境自由发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力量。
首先,他加强了北境的防务,特别是对京城方向的监控,防止朱棣派人偷袭;其次,他加大了对地方豪强和商人的拉拢力度,确保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支持自己;最后,他还秘密接触了一些蒙古部落,寻求他们的支持或中立。
同时,朱樉也派出了一支小型使团,前往京城,一方面表达对朱元璋的哀悼,另一方面也试探朱棣的真实意图。
他特意选择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官员组成这支使团,以免朱棣扣留或利用他的心腹。
使团出发后,朱樉继续专注于强化北境的防务。
他亲自巡视了各个要塞,检查防御工事和兵员配置,确保每个要塞都能够独立抵抗可能的攻击。
“殿下,北境防务已经大为加强,短期内不必担忧。”
陈德在一次巡视后报告道,“但长期来看,我们仍需增加兵力和物资储备。”
朱樉点头道:“继续招募新兵,扩充军队规模。同时,也要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此外,还要在各地建立更多的秘密粮仓和武器库,为可能的长期作战做准备。”
除了军事准备,朱樉也不忘加强对民众的笼络。
他继续推行各项惠民政策,如减免赋税、兴建水利、设立医馆等,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北境百姓的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对朱樉的拥戴。
“殿下,百姓们都说,您就是他们的真正大明皇帝,朱棣不过是个篡位者。”
李义在一次巡视时汇报道,“很多人甚至表示,若殿下决定对抗朱棣,他们愿意全力支持。”
朱樉闻言,既感到欣慰,又倍感压力。百姓的支持是他的重要力量,但这也意味着,他的决定将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就在朱樉忙于各项准备工作的时候,派往京城的使团终于回来了。
使团的首领,一位叫做赵明的官员,面色凝重地向朱樉汇报了在京城的所见所闻。
“殿下,朱棣已经完全控制了京城和朝廷。他杀害了大批支持朱允炆的大臣,同时也提拔了许多自己的心腹,掌控各部门。”
赵明报告道,“同时,他也开始派遣使者,前往各地藩王和地方官府,要求他们尽快前往京城朝见。对于那些迟迟不去的,朱棣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如撤职、查抄甚至派兵征讨。”
朱樉追问:“朱允炆的下落可有线索?”
赵明摇摇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已经在宫中身亡,有人说他已经逃出京城,前往南方。朱棣对此讳莫如深,不允许任何人讨论这个话题。”
“太子妃和太子府的人呢?”
“据说,太子妃已经带着部分府中人员逃离京城,但去向不明。朱棣派了大批人马,四处搜寻他们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