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正因为有东周列国存在,对北燕形成了掣肘。
而东周列国也明白一个大的道理,如果北燕吞并了西楚,那么东周诸国必将陷入灭亡的危境。
北燕要消灭东周诸国,比起消灭地域广大的西楚来说,自然是容易一些的。
所以每当北燕向西楚发动大的战争时,东周列国必会出兵相助于西楚,如此一来,北燕终究不敢越过飞虎关一步。
是的,飞虎关是双方的一个战略要点。
陆晃看了这好大一段,他暂时将书本给合了起来,他得好好的消化一下自己之前所见到的内容。
嗯,看起来有点儿复杂。
有东周列国有楚国有燕国,但跟自己那个世界的历史大不一样。
对于习惯自己历史的陆晃而言,初看有点儿眼花缭乱的感觉。
但他细心平静思忖一番,觉得如果将东周列国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的话,那么不妨将西楚北燕还有东周视作魏蜀吴三国相鼎立的时代。
这样自己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用一个自己所熟识的内容去相对应了学习一个人自己不太那么熟悉的内容,陆晃一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而且他一向也自以为比较擅长这种学习之方法的。
陆晃脑子里也同时勾勒出了三块大的地形图。
北燕最强,可类比于魏,西楚像蜀,东周列国像吴。
但这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有实力上面的不一样。
北燕与西楚的实力差距并没有三国时代魏与蜀那么的大。
实力很接近的。
因为一个重大事件,消弱了西楚。
而之前西楚跟北燕可谓是并驾齐驱的。
而那个重大事件便是“南北之争”。
就是陈县令之前所提到的南北之争。
陆晃开始研读南北之争的内容。
他从书本大致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南北之争这名字,其实是跟两个人有关的。
一个叫梅北向,另一个叫方南。
这两人是当时的两位权相。
一个为左相另一个为右相。
围绕两人身边,有了两派,一个被称作南派,另一个被称作了北派。
两派都有若干重量级人物参与。
最初两派之争还在和平而可控的范围内。
但是因为一个特殊的事件,两派之争变得很激烈了。
那是一个“花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