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命杨沅即皇帝位,以承天休,以安社稷。
朕退居别宫,优游颐养,庶几克终天年,无复遗憾。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这实际上,就是一份禅位诏书,诏书的内容,是由礼部尚书陈维清草拟的。
好处不能可着你一个人。
这个主意,是乔贞和钱策参与的,那禅位诏书就得换个人来喽。
其他几位也不要急,主持禅位大典的时候继续换人嘛。
大家雨露均沾、雨露均沾。
官家赵惇这实际上就是在杨沅不在场的情况下,就已明告天下,“朕要禅位于杨沅”。
事情已成事实,因为杨沅不在,会显得杨沅更“无辜”。
而对赵惇来说,他为何要退位呢?
因为他回到故都祭祖,太祖皇帝给他托梦了。
太祖皇帝要他禅位于杨沅,身为子孙,又岂能违抗太祖皇帝的意志?
如此一来,他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皇家体面。
他不是被逼的,而是因为梦中得到了祖宗的指示。
如此一来,杨沅继位,也就更加合乎法理了。
更重要的是,天下百姓相信这一说法的,是大多数。
先前杨沅得到了传国玉玺这件事,成了这梦中传位最可信的铺垫。
乔贞这一手安排,还真是面面俱到。
诏书颁布,这也是小皇帝赵惇以“传国玉玺”颁布的第一封诏书,同时也是最后一封。
然后,他就率领满城文武,从汴梁启程,前往洛阳了。
洛阳这边众文武,自然是提前一步就知道了官家禅位的消息,一时间群情鼓舞。
跟着老大舍生忘死的,图的是什么?
老大当然爬的越高,越合他们的心意。
现在他们的老大已经高到不能再高、大到不能再大,这可不是一个绝大喜讯?
御驾前往洛阳,杨沅率洛阳文武官员迎出足足一百里。
他在偃师设迎驾亭,搭建“龙棚”,各齐仪仗,洒扫道路,穿朝服,三跪九叩,献“迎驾表文”,对小皇帝前所未有的恭敬。
然后便是杨沅对皇帝禅位之举坚辞不受了。
两个人拉拉扯扯给抢着买单似的,这两位当场来了一出三辞三让,可把杨寿急得够呛,他想打人。
最终杨沅拗不过“天命”、拗不过“太祖皇帝意志”,无奈应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