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云屏冷落,画堂空空,重楼深锁的所在,此刻却重又焕发了光彩。
花木葱郁,流水曲廊的亭榭轩廊中,杨沅正坐在几案后面,随意翻阅着几份需要马上处理的军情急报。
桌上,殷红的葡萄美酒里,晶莹的冰块在灯下闪烁着宝石般的光泽。
那是李显忠从西域胡商那里弄来的最好的葡萄美酒。
西域酒,洛阳冰,浑然一体。
在他身下,坐着的是由大理滇锦制成的坐垫,那是高舒窈派人送来的礼物之一。
庭院中湖石突起数峰,稀疏有致,其间青砖铺路,花草幽深。
高丽香袅袅其间,不仅有驱蚊除疫的效果,而且清香淡雅,令人嗅之心旷神怡。
水畔是好大一片空地,月光和灯光之下,两列四排的美人儿,正在轻盈起舞。
这都是鞑靼各部给他送来的美人儿。
鞑靼各部倒是识趣,发现天下大势已不可逆,金国已不可依附,便果断选择了杨沅。
他们别无选择,之前新金对他们的欺凌和掠夺太狠了,双方的仇怨已深,轻易不能化解。
相比起来,倒是可以尝试倒向这位新的中原帝国的主人。
而杨沅对于他们的投靠,自然也是求之不得。
广袤的北方草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一直就是最需要慎重对待的地方。
强如汉唐,也只能依靠和亲与短期的军事打击,在自身强大时,换得一时安宁。
明朝数征漠北,杀的他们丢盔卸甲,可还是按起葫芦起来瓢。
在拥有现代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技术之前,中原王朝那么多的智者,一直在探索如何征服这头草原狼,可惜一直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要说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倒是后来的清。
清本就是边疆民族,理解游牧逻辑,而非单纯的中原视角,所以他们制定的策略,就比较成功。
杨沅如今坐镇洛阳,已经不再考虑诸多具体的战策和战术,全是战略方面的问题。
而且需要考虑的事情既要全面、又要长远。
所以,北方鞑靼问题,业已纳入他的考虑之中。
他认真分析了清能对蒙古实施比较好的控制手段的方法。
最后总结出来就是:从政治、宗教、军事、经济四管齐下,形成“无法脱离的体系”。
政治上,历代帝王持续联姻,建立血缘与制度纽带,同时设立盟旗制度,严禁跨旗游牧。
如此一来,就加强了他们与中央帝国的联系,但彼此之间反而形成了竞争关系。
旗长皆由朝廷任命,虽然是世袭,但继承人却需朝廷批准,切断了各部联合的可能。
宗教控制上也是一个极好的手段,扶持一个教派。
并且教派领袖由朝廷册封,杜绝宗教权力世袭化。
这方面杨沅已经有基础了。
乌答有珠珠和临安驻上京大萨满马克神父,已经把他们的创新版萨满教传播到了草原之上。
经济方面,建立垄断贸易和封赏制度。
建立通商口岸数处,哪个草原部落可以来通商,由朝廷依据该部落的表现,逐年核准发放凭据,据此进行贸易。
至于茶、铁、盐、布等必需品,则完全由中原朝廷设立专司衙门负责批准和供给,禁止他们擅自与他国贸易。
同时,这些强大部落的首领封王,动不动就得来朝觐,同时主动邀请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商榷与制定,加强归属感。
在以上三项内容得以贯彻的基础上,再佐以武力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