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梅摇头道:“现在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大,迟早还是要走到这一步的——我这个社长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应对冲击的准备。
而且我看重张延,也不只是因为他能给杂志社创收,这个小伙子虽然年轻,但眼光却很长远、很独到,培养好了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所以我才希望能为杂志社留住他,就算最后留不住,至少也能留下一段香火情。”
…………
如果张延能听到张绍梅这番话,估计会感到相当惊讶,因为他总共也没和张绍梅见过几面,也就是那次家宴聊的比较多、比较杂。
回到旅馆后,张延就开始跟家里联系,这个点筒子楼里肯定没人,所以他把电话直接打到了恒江日报编辑部。
“什么?!你要被调到津门文学杂志社了?!好好好,我们晚上等你回来!”
听着电话那头夸张的大嗓门,张延忍不住有些好笑,难怪父母能凑成一家呢,在喜欢晒娃这件事上,真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本来不用这么急着回家的,但今天是星期六,张延想着也有阵子没见过妹妹了,所以就买了中午一点的车票。
再次品尝了五个多小时的闷罐摇摇乐,张延忽然萌生了考驾照的想法,虽然现在他还买不起车,但提前学一学也没什么坏处。
毕竟已经入冬了,到恒江汽车站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张延借着公共汽车的灯光,找到父母身边,这才发现妹妹张芳也来了。
“哥、哥!”
张芳激动的凑到哥哥身边,扯着张延的袖子问:“你的小说打算出版多少册啊?!”
“还不清楚。”
张延见她有些失望,就大致估摸了个数:“我觉得应该不会少于五万册。”
“哇”
张芳先是一声惊呼,然后压低嗓音问:“定价、定价是多少?”
张延又大概说了个数字:“应该在35元左右吧,毕竟字数比较多。”
“那就是……”
张芳低头板着指头算了一阵子,震惊道:“那你岂不是能拿六万多?!”
“是61250。”
会计出身的孙晓红早算清楚了,从儿子手上抢过一部分行李,激动道:“走走走,咱们回家说、回家再说!”
听到有这么多钱,她自然开心的很,但她更高兴的还是儿子有了出息。
张兴国也默默分担了一些行李,路上由着娘俩、兄妹叽叽呱呱,直到进了家门,才问:“是先去洗澡,还是先吃饭?”
张延从带回来的礼物当中拣出两瓶酒一条烟,又对父母道:“我先去李厂长家一趟,回来咱们爷俩再去洗澡——既然是要调动工作,印刷厂这边总要先打声招呼。”
“是该去一趟,我陪你一起去吧。”
张兴国点点头,虽然印刷厂那边不太可能卡张延的工作调动,但人情世故还是要走一走的。
“不用,就楼上楼下几步路。”
当年盖筒子楼的时候,印刷厂还属于报社的三产,李厂长自然也有资格分房,而且还是一室一厅的‘高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