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思益说:“也能算是你的成就之一。”
余寻光否了她的说法,“不是我的成就,是……文艺作品本身就应该具有的力量。才多少年呀,城市在倾吞农村……不管事物的什么变化规律,我们作为农业国家,应该需要保护好乡村对不对?”
孔思益听出了其他更多不方便明言的东西。她刚才说的没错,现在的余寻光就是变了。他更自信,更加明朗,也更有见识。
《金满桐庐村》之后是《刑事大案》系列。说到这个,孔思益自然问到了李传英和他的团队。
“大众都说,你的成功离不开两位姓李的导演。我相信他们两位对你来说都能称得上「贵人」。”
余寻光没有半点否认,“当然,李恕坤老师和李传英导演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人。”
孔思益问:“《刑事大案》的系列作品我看过,两部都是精品制作的作品。但是有些人说,是因为有你火了才有的第二部,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余寻光说:“这句话存在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因果关系搞错了。是因为有观众的认可,才能有第二部。我火与不火,也是跟观众的选择有关。”
这时,余寻光要的水终于来了。
孔思益看着他拿起来喝了一口,想着既然聊到了,不如把后面的作品拿过来一起讲,“那么《大明奇案》的存在在你眼中也属于是观众的选择?”
大屏幕上,《刑事大案》的海报被换成了《大明奇案》的海报。
余寻光歪头望着,说:“能播得那么好当然是观众的选择,但是我也不会否认当初这部剧建组有我的原因。”
“我听说这部剧的两位主角是李传英导演特意为你量身打造的。”
“对。”
“为什么会让你分饰两角?是想让你在观众面前卖弄颜值吗?”
孔思益刻薄地说出这句话时,大屏幕上出现了明霄和朱明祎的剧照。
余寻光望见这对兄弟的第一瞬间便忍俊不禁。
孔思益又想到余寻光马上要播的《辰起时》,索性一起问:“包括我听说你在《辰起时》也是一人分饰两角,而这部电视剧的张庆鹤导演也是李传英导演团队里的人。他的团队对你是有什么一定要在「外貌」上做展示的理由吗?”
面对孔思益的“尖锐”,余寻光半点儿不见慌乱。他尊重地等她把所有问题说完才回答:“人从视觉感官上当然是愿意去优先选择美好的东西。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显」。意思是说:美丽的事物不是因为本身美丽而闻名,而要借助他人的欣赏和传播。所以还是那句话,我的外貌能够这么出名,是基于观众的欣赏与传播,他们才是奠定审美基础的人。”
孔思益问:“观众要是觉得你不美呢?”
余寻光露出一点小骄傲的表情,“那我也不会自卑。观众觉得我美不美出于他们的主观;我觉得我自己美不美出于客观事实。”
“你觉得你自己很美?”
“因为我很喜欢自己呀。”
一句有些俏皮的话,直接把孔思益逗乐了,消灭了她再一次冒头的“锐言”。
她本来还想问,如果资本用强推的方法改变观众的审美,余寻光会如何。
余寻光不想她再发散,所以主动说:“《大明奇案》确实是李传英导演为我量身打造,他的剧本里会出现一人分饰两角的设定也是因为……他想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这个项目定下之前我还没那么火,所以明霄和明祎的出现,其实代表着的是一位长辈对我的真心爱护,真的非常感谢传英大哥。”
孔思益对余寻光的演艺经历可以说不比他粉丝知道的要少,“李传英导演的《刑事大案1》算是你从业生涯中最开始接触到的正规剧组之一吧?”
“对,所以我也一直很感谢能够在我刚入行的时候就认识传英大哥、嘉予哥、廖敬春老师他们。他们教了我很多关于价值观方面的东西。”
孔思益对这方面很感兴趣,“能展开聊聊吗?”
余寻光也不怯于说出来,“就是说了一些关于文艺工作者的本能之类。要有宣传精神,要学会传递力量,还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老一辈演员的思想真的……在我看来是值得年轻演员去挖掘的宝藏。”
孔思益微微点头,“那么《辰起时》的一人分饰两角呢?”
现在《辰起时》的预告已经出了两个版本了,观众们也都知道这部剧是徒弟的灵魂进入了师父的身体的设定。
余寻光直言:“算是平台的一种尝试。”
孔思益聪明的通过只言片语分析出来:“所以《大明奇案》是爱护你的长辈对你的托举,而《辰起时》是你对平台的托举,是吗?”
余寻光仔细想过后,否认这种说法:“没那么严重。”
孔思益直白地说:“但是不可否认,制作方就是在吸取你身上的价值。”
余寻光微张着嘴,思考了一下,才能来应对孔思益具有一定攻击力的跳跃思维,“演员这个职业本身就因为高关注度而有很多附加价值,我认为这是属于情理之中的。”
孔思益也是在思考后,才能够暂且接受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