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唐璎一惊,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
nbsp;nbsp;nbsp;nbsp;先不说陆讳都这把年纪的人了,为何还敢当着皇帝和诸臣工的面夸下这样的海口,再说这进士…
nbsp;nbsp;nbsp;nbsp;唐璎咽了口唾沫,问陆讳:“您说的进士…是进士出身,还是进士及第?”
nbsp;nbsp;nbsp;nbsp;陆讳斜了她一眼,“进士出身。”
nbsp;nbsp;nbsp;nbsp;听到此处,唐璎长舒一口气,好在这陆阁还不算太疯…
nbsp;nbsp;nbsp;nbsp;然而她这口气却也舒的不怎么自然。进士及第只有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些于她而言无疑是望尘莫及的,而进士出身虽设有名额若干,但以她目前的水准来看,连中同进士都难,况且她原先的目标也只是同进士而已
nbsp;nbsp;nbsp;nbsp;说完目标后,陆讳给她下了任务,规定她每日必须比其他学生提早一个时辰到书院听课,还将她的武学课也取消了,一律改为他本人亲自授课。她平日里除了要完成周、墨两位夫子的课业外,还要完成陆讳给她单独布置的那一份。
nbsp;nbsp;nbsp;nbsp;唐璎的兄长是状元,她在闺阁时曾读过些书,早年间也常常会陪太子去文华殿听课,是以对《四书》、《策问》之类的讲学算是颇有研究,可一遇上晦涩难懂的《五经》就头疼了。
nbsp;nbsp;nbsp;nbsp;墨修永负责《五经》和《策问》的教学,知她基础薄弱,便会因材施教地从《诗经》开始讲起,而陆讳一上来就找了本《五经》中最为生涩的《尚书》来讲,不出两日,唐璎已经是一副云里雾里的状态。
nbsp;nbsp;nbsp;nbsp;陆讳的授课强度太大,课业繁重,再加上之前在照磨所劳累过度所攒下来的淤气,没过几日她就病了,每日昏昏沉沉的,大夫说是体虚所致,让她开春后多活动多动,切勿忧思过度。
nbsp;nbsp;nbsp;nbsp;无奈,唐璎康复后,陆讳只好把仇锦的那堂武学课给她恢复了,至于陈觅那一堂还是被他给占掉了。
nbsp;nbsp;nbsp;nbsp;授课时见她精神萎靡,陆讳有些很铁不成钢地敲了下她的幂篱,冷声道:“你既不想做那金丝笼里的凤凰,便是连这点苦头都吃不下么?”
nbsp;nbsp;nbsp;nbsp;连日风寒,唐璎的脑子本还有些迷糊,猛然听到这句话,吓得她赶紧她抬起了头,“老师…”
nbsp;nbsp;nbsp;nbsp;陆讳冷哼一声,将手中的《尚书》往前一搁,“你歇在家中这几日,陛下将我喊去宫里训了一顿,斥我为师太严,不体恤你的辛苦,还将你的身份告诉了
nbsp;nbsp;nbsp;nbsp;我,吩咐我好好‘照顾’你。
nbsp;nbsp;nbsp;nbsp;唐璎一惊,旋即升起一阵疑惑,陆讳将皇宫比做金丝笼,将皇后比做不得自由的凤凰,他既然知道后宫的苦楚,缘何还要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去呢?
nbsp;nbsp;nbsp;nbsp;这话她却不好问出口,毕竟陆讳上是黎靖北的老丈人,下是皇帝的臣工,怎样都和她这个局外人无关。
nbsp;nbsp;nbsp;nbsp;也罢,连自己女儿成亲都能跑出去游山玩水的人,能是什么正经人。
nbsp;nbsp;nbsp;nbsp;见夫子还在气头上,唐璎只能恭顺地笑了笑,“多谢老师关怀。”
nbsp;nbsp;nbsp;nbsp;又道:“学生曾闻老师您少时即嗜学,家中清寒,无从购得文房四宝,遂以石为笔,土为纸,于田野乡舍间刻镂文字,这一写就是十几年,就算您暮年时已位极人臣,为借喜爱的孤本,仍不惜于寒冬腊月间徒步五十里,才堪堪以诚意之心求得五日的借阅期限,五日期到,您又冒着风雪徒步给人家送了回去,如此坚毅之姿,当得吾辈楷模。”
nbsp;nbsp;nbsp;nbsp;她顿了顿,将案几上的《尚书》翻开,恭敬地递给陆讳,“您于暮年尚能冒雪行五十里山路,区区风寒,于尚在壮年的学生来说委实算不得什么。”
nbsp;nbsp;nbsp;nbsp;陆讳听完这才展颜,眼角满是苍老的细纹,接过书卷,盯着她笑得慈爱又威严,“孺子可教。”
nbsp;nbsp;nbsp;nbsp;“你也不必过于焦虑。”他抚须轻笑,“咸南开朝的四位元老,各为名师,一生学子无数。刘泽骞曾培养出进士三百六十余人,钟谧两百四十余人,朱明镜一百七十余人,而老夫培养出来的进士共有三百九十余人,其中状元三名,榜眼四名,探花一名,数量皆在其他三位之上,所以你也要对自己的老师有信心。”
nbsp;nbsp;nbsp;nbsp;陆讳看向唐璎,眉目疏朗如清晖,亦有骄傲之色,“我教出来的学生就没有废的,更何况”他的眼神变得揶揄,令兄曾是嘉宁年间最年轻的状元,同为忠渝侯子嗣的你,又怎么会输?”
nbsp;nbsp;nbsp;nbsp;唐璎一愣,抿了抿唇,终究没说出什么,低头应了句:“是。”
nbsp;nbsp;nbsp;nbsp;下了学,喜云又来找她了,“章大人,陛下唤您去一趟。”
nbsp;nbsp;nbsp;nbsp;唐璎皱眉,胸中升起一股烦闷之意,都快过年了,各部都忙得不可开交,当皇帝的就这么闲的慌吗?
nbsp;nbsp;nbsp;nbsp;第43章第四十二章“你既当了官,那就是外臣……
nbsp;nbsp;nbsp;nbsp;喜云见她的脸色不大好,小心翼翼地递给她一只汤婆子,“大人,您风寒方好,拿着暖暖身吧。”
nbsp;nbsp;nbsp;nbsp;那汤婆子乃青铜所制,上刻麒麟瑞兽纹,佐以金丝缠绕,唐璎在东宫生活数年,一看便知是大内之物,不用猜也知道是谁的手笔。
nbsp;nbsp;nbsp;nbsp;喜云见她许久不接,心里便有些打鼓,生怕差事办砸了,只得硬着头皮道:“昨日小年夜,陛下让奴婢传大人进宫用膳,奴婢去了您的官舍,您却不在,后来奴婢打听到您今日一早就入了书院,便来这儿候着了。”
nbsp;nbsp;nbsp;nbsp;唐璎一愣,昨日她离开美人斋之后就直接去见了孙少衡,是以并不在官舍内,未曾想喜云还前去寻过她。黎靖北虽不苛政,但御下极严,喜云此番若不能将她带进宫去,回去后少不得要挨上几板子。
nbsp;nbsp;nbsp;nbsp;都是手底下当差的,办点儿事儿也不容易,唐璎接过汤婆子,叹了口气,“陛下召我何事?”
nbsp;nbsp;nbsp;nbsp;喜云见她态度微有松动,默然舒了一口气,喜笑颜开道:“新年将至,陛下昨日便罢了朝,原想着邀御史一道入宫用膳,只可惜您昨夜并不在官舍内,陛下便于今夜亲自下了厨,做了几道您爱吃的菜,等着您入宫小聚。”
nbsp;nbsp;nbsp;nbsp;他说完,见眼前的女子又不做声了,心焦起来,“大人,过几日宫中连着还有几场大宴,届时诸臣工、妃嫔皆会参与,陛下抽不开身,开年后还要巡视三军、祈福祭天,是以整个年关能见您的日子也就只有近几日了。”
nbsp;nbsp;nbsp;nbsp;这番话说的可笑,她莫非还要把这施舍般的怜爱当作一种宠幸?黎靖北未免也太小看她了。
nbsp;nbsp;nbsp;nbsp;唐璎颇觉好笑,语气也变得尖刻,“用膳事小,陛下既如此繁忙,倒也不必特意喊上我。更何况,我既已入仕,当属外臣,一介外臣独身入内廷陪圣上用膳,传出去怕是有些不妥吧?”
nbsp;nbsp;nbsp;nbsp;喜云闻言愣了愣,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nbsp;nbsp;nbsp;nbsp;唐璎说的在理,宫闱禁地,外臣非急事不可擅入,陛下上回单独召她入御书房已是逾矩,若是让林岁那干守旧的老臣知道了,还不知道要如何“劝谏”。
nbsp;nbsp;nbsp;nbsp;喜云不明白的是,陛下为何始终放不下这位废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