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编辑常常鼓励,又帮忙梳理,他现在连一张草稿也交不出去。
有时候,他甚至怀疑,之前那本《玻璃鱼缸》能有现在这样的成绩,说不定是周令在背后偷偷做了什么。
况且,他很清楚,即便周令没插手,也不能证明什么。
因为去年的展会其实没掀起什么水花,虽然《玻璃鱼缸》在现场受欢迎,但总体来说依旧是销量平平,只被少数读者知晓。
直到今年年初,一位常年与病痛做斗争的女孩,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因为这个故事获得了力量,才让这部作品忽然间在网络上走红。
也是在那之后,编辑才联系他,希望他能出一个更长一点的故事。
林余觉得,打动大家的,其实根本不是他的话,而是那个女孩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
“运气好也是一种能力嘛,”陈历说:“再说创作本来就是痛苦的,别因此自我怀疑,我相信你。我可是从小姑娘推荐之前就喜欢这绘本,你怀疑我的眼光吗?”
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客套,陈历特意起身打开身后的书柜,让林余看他放在常用书籍区域的绘本。
“这是你送我的那本,我自己还买了几本送给朋友,大家都说喜欢呢。”
即便已经有过几次签售经历,每次面对这么直白的夸奖,林余还是忍不住脸红。
但很开心。
让人忍不住继续努力,或者说是加倍努力下去的开心。
于是,他头脑发热地承诺了下一本故事出版时的签名赠书。
“就这么说定啦,”陈历心满意足地坐下来,“那咱们回归正题吧。”
经过这么久的治疗,林余已经对流程十分熟悉,配合陈历例行检查后,主动起身朝安置着躺椅的催眠治疗室走去。
“今天不用。”陈历拦道。
林余停下脚步:“要换新的治疗方式了吗?”
“治疗结束了,”陈历与目光错愕的林余对视,微笑着说:“一会儿我会给你开一种新药,是调理安神用的,吃完一个疗程,就可以自行停药。没有意外的话,短期内我们不会再见面了。”
“啊……”
林余坐回椅子上,半晌没说话。
陈历提醒:“还记得吗,治疗开始前,我跟你说过,治疗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等你的状态通过评估标准,就到了结束的时候。”
“嗯,”林余点头,表情还有些恍惚:“我记得的,只是……有点突然。”
“感觉怎么样?对治疗效果还满意吗?”
“我……”
林余一时答不上来。
“我们先休息十分钟吧,”陈历起身道:“我出去给你倒杯水,你慢慢想,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要是有什么想不通,或者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一会儿可以跟我聊聊。”
陈历离开前,将蓝牙音响打开,放了首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