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摇了摇头:“那不是因为你穷吗??就你那个家境,你有资格看到上古的文献吗??你别说看过,你连听都没听说过!你就是见识不足,眼光限制了你的认知,认知限制了你的能力。”
嘉靖心里冷哼,一个穷小子,能够见到的天空,也就巴掌那么大!
你在地方上撑死就是一个七品官,你所看到的文献古迹,一个都没有,学的都是,人家已经嚼烂,然后给你吐在嘴里的学问,你能知道什么?
说你是井底之蛙,都是抬举你了。
知道你海瑞为什么科举屡试不中,只是考到举人就考不上去了呢,这还不是因为你见识不足的问题。
虽然说你的见识不足,是因为家境贫穷,情有可原。
但是,你既然想要骂朕,那朕才不管你是不是因为贫穷,朕看的是你有没有资格,有没有能力来骂朕!
你如果骂的对,朕就欣然接受,但如果你是只会骂人,不会治国,那就不好意思了,我就要撕开你身上最深的那条伤疤。
其实嘉靖还是比较欣赏海瑞的,要是别人这么骂他,他早就宰了。
但海瑞现在的能力是真的有问题,28岁中举,就没有再能够继续一步,最后干脆不考了,然后当官当了十几年,有政绩,却升官困难。
要不是他嘉靖抬举,海瑞就得在底层六品官,做到老死,你还怎么展现你的宏图大志呢?
海瑞身子一晃,他以正直不阿,清正廉明而著称,甚至有人说他做事太过于不讲情面。
是但海瑞的心绝对是向着底层的,这是无可争议的。
同样的,海瑞也是个人,他也有自己的三观,而且海瑞的三观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太深了,一时间根本接受不了这种近乎于帝王之术的权谋争斗。
海瑞喃喃的说:“陛下,天幕所言,只是一个点而已,根本无法说明这个制度一定是爱民的。“”
“并且,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晋文侯姬仇说给那些家里留一个男兵,就真的能留下吗?”
“海瑞不才,在底层为人父母官,看到了多少破家的差役,如何阳奉阴违。”
好好好,就喜欢你嘴硬的样子!
你要是软了下来,那还不配被我称为国之利剑!
嘉靖对海瑞这个态度很满意,欣赏他对于信念的坚持,但同时嘉靖也想要让海瑞意识到自身的能力问题,这也是为了让以后的皇帝大用海瑞而做准备。
你的能力要是赶上你的品德才行。
一个要在中枢当官的人,他必须要有原则,但不能太过于刻板,要知道有时候也得和光同尘,不然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的,因为他会得罪跟他一起做事的所有人。
而要改变海瑞,第1个就是要改变海瑞的三观,嘉靖要让海瑞明白,什么才叫历史的真相!
他海瑞了解的真相,不过是儒家人给他灌输的,不过是司马光写的话本小说编造的,而不是真正的历史运行的规律。
于是,嘉靖了一条弹幕:“姬仇所谓的冰河制度爱民,就这?这算个什么?”
这一章补充一下海瑞的人设。
很多人对海瑞不太了解,凭借着营销号就对海瑞有一个固有印象,但人是需要成长的,他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成为了哪吒。
正史中,海瑞35岁中举,然后考不上去了,中不了进士,之后就是当官,刚开始是不入流的学官,连品级都没有,熬好多年才当了县官,之后被调任户部当了个六品的主事。
海瑞能够进入中枢,就是因为骂了嘉靖,嘉靖没有杀他,并且把他留给了储君,海瑞才能从六品的不入流的户部云南主事,直接成为了掌管皇帝玉玺的尚宝丞,直接成了皇帝的心腹,这才开始接触到了权力的核心,才能近距离的了解整个官僚体系运作,为他整治贪腐打下了基础。
海瑞的品德没的说,圣贤级别,海瑞绝对是一心为民绝对的好官,同时,他不合群也是真的,没有张居正那么圆滑,海瑞还变法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他还是在张居正之前变法的,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和做事方式,被人陷害,最后不得已辞官,变法最终也失败了。
所以呢,我采用的正史中海瑞的人设,他的见识,能力,在嘉靖朝是还在慢慢成长和积累,一个最低等的地方官能有什么见识,连中枢的运转模式都不清楚,而是进入了中枢之后,海瑞才在嘉靖儿子手上开始积累阅历,了解整个大明体制,然后才一飞冲天的。
人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海瑞厉害的时期,不是在嘉靖朝,而是在隆庆时期,你们心中的海瑞,是后来的海瑞,不是这个时期的海瑞,这个时期,他还在学习成长。
所以杠这个没意义,海瑞不可能生而知之,也不可能不经历中枢磨炼,就直接能成为后来的大佬,他没有一个当丞相的老爹给他言传身教,也不能跟诸葛亮一样那么有钱,通读那么多的经典,自学成才,他很穷!28岁才参加县试,28岁时,张居正都已经中了进士五年了。
四千字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电。
sad4。。s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