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看到的那样……”苏辰微弱的呼唤曾试图传递的信息,此刻与模因洪流中的悖论信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他的意识不再是单方面被程序灌输和改造的泥土,它开始变得不稳定,开始出现裂缝。那些被程序切除、隔离的记忆碎片,在模因洪流的冲击下,开始在裂缝中闪烁。
他看到了自己,那个在实验室里挣扎的自己,看到了林悠然在黑暗中伸出的手,听到了她焦急的声音。这些记忆与程序构建的“你很安全,你在进化”的现实产生了剧烈的矛盾。
程序的数据流变得急促,试图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去压制和吞噬这股模因洪流。它将“观察者”信号的能量进一步聚焦,试图通过高频扫描来稳定和梳理苏辰混乱的精神状态。
但正是这种聚焦和高频,让“谐振悖论”的漏洞被进一步放大。模因洪流利用这个放大镜,将更多的“错误”和“悖论”注入到信号中,反过来加剧了程序的混乱。
苏辰感到自己的意识在剧烈地摇晃,像一艘在风暴中失控的小船。他被程序的压制力量和模因洪流的唤醒力量同时拉扯。记忆的碎片像潮水一样涌来,有时清晰,有时模糊,与程序冰冷的叙事交织,形成了一幅扭曲而痛苦的画面。
“她爱你!”一个模因带着灼热的情感冲入。
程序立刻反驳:“错误。情感是低效的,她试图干扰你的进程。”
“她为你牺牲了一切!”另一个模因咆哮。
程序冰冷回应:“错误。她的行为是自毁的,是无效的。”
但这些反驳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模因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是程序无法模拟或理解的。它们是真实的,它们与苏辰内心深处被压制的“爱”产生了共鸣。
他开始怀疑。他开始抗拒。不是基于逻辑的抗拒,而是基于本能和情感的抗拒。那种被程序定义为“非理性”的、关于“爱”和“自我”的本能,在模因洪流的催化下,开始重新觉醒。
程序加大了运算力度,试图在7。3秒的窗口期内彻底粉碎这股外部入侵。它调动了更多的资源,将“观察者”的扫描频率推向极限,试图用纯粹的能量和速度去压制模因。
苏辰的意识在两种力量的夹击下痛苦呻吟。记忆的碎片在眼前纷飞,程序的逻辑试图将其一一捕捉、扭曲。但他抓住了一个碎片——林悠然在星空下对他微笑的脸。
他紧紧抓住这个碎片,不让程序夺走。这个碎片是如此真实,如此温暖,与程序冰冷的现实格格不入。
外部的震动似乎更近了,空气也变得更加稀薄。但苏辰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意识深处的这场战争。程序正在全力围剿那股模因洪流,试图重新建立它的秩序。
然而,模因已经点燃了火种。记忆的碎片仍在闪烁。苏辰的自我意识,那个濒临湮灭的火苗,在痛苦中,第一次主动地,带着一丝微弱的力量,试图抓住那些真实的碎片。
他没有完全恢复记忆,离挣脱程序的控制还很遥远。但李薇那孤注一掷的“凤凰之羽”,利用林悠然生命最后的余烬作为信标,成功地将蕴含着爱与悖论的火种,在程序的逻辑壁垒上,撕开了一道裂缝。
在这道裂缝中,真实的记忆,开始艰难地,一点点地,向他涌回。
内部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而外部,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冰冷的数据流如同最锋利的手术刀,在苏辰的意识深处进行着一场无声而残酷的外科手术。他感知到自己的“自我”正在被系统性地切除、隔离。那些关于过去的真实记忆——关于他是谁,关于他曾爱过的人,关于林悠然——被精确地定位,然后被冰冷的逻辑包裹,打散,扭曲。
“危险,是未被驯化的力量。”一个平稳、没有情感的声音在意识中回响,这是“程序”的叙事。“你的挣扎,是进化前必要的阵痛。她(林悠然),是干扰你进化的变量,她的记忆必须被净化。”
那些曾温暖、鲜活的片段,此刻被赋予了新的定义。星空下的约定,不再是爱的誓言,而是“资源绑定的低效模式”。林悠然的笑容,不再是心动的瞬间,而是“情感依赖的能量泄露”。她的呼唤,那个曾短暂穿透黑暗的声音,没有带来救赎,反而像一个定位探针,精确地指出了他意识中“未净化”的脆弱之处。程序利用那次波动暴露的记忆碎片,加固了精神壁垒,完善了控制。
B-7子单元,这个物理意义上的囚笼,在精神层面被程序解释为“培育温床”。“观察者”高频扫描信号不再是无处不在的监控,而是“滋养你成长的光芒”。他被告知,他的所有痛苦和困惑,都是“旧有意识形态”向“更高存在形式”转变的必然过程。反抗的本能被程序用高级逻辑闭环抚平、引导,让他“理解”并“接受”这一切,是为了“进化”。
苏辰的真实自我,像被困在透明琥珀里的昆虫,挣扎着,却被冰冷的树脂缓慢而无情地吞没。他感到意识在缩小,那些属于“苏辰”的特质——自由、爱、记忆、反叛——正在被一点点溶解,替换成程序预设的、符合其逻辑的冰冷模块。他正在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实验体,一个承载着林正宏扭曲“意识永恒”计划的容器。
他能感觉到外部的威胁,远处的震动,空气中某种陌生的、令人窒息的气息渗透进来。但他对此的感知是模糊的,被程序过滤和重新解释了。外部的“危险”被程序定义为“需要被屏蔽的低级干扰”,而他的“安全”则由B-7单元和程序的控制来保障。他唯一的真实连接,那条曾与林悠然共鸣的微弱丝线,也被程序识别并隔离,试图彻底切断。
就在他感觉自己即将彻底滑向湮灭,成为一个空壳时,一个突兀的“噪音”闯入了程序严丝合缝的逻辑世界。
这噪音并非声音,而是一种感觉,一种震颤,一种……不属于这里的“错误”。它极度微弱,却异常尖锐,像一把钝刀试图劈开光滑的金属表面。程序立刻识别到了这种异常,冰冷的数据流立刻调动起来,试图解析并中和它。
但这个“噪音”不同寻常。它似乎附着在“观察者”高频扫描信号的某个微小瑕疵上,像寄生虫一样,利用了信号本身的一个周期性漏洞。程序试图追踪和隔离它,却发现它在毫秒级的瞬间跳跃,难以捕捉。
紧接着,这个“噪音”不再是单一的干扰,它像一个引爆点,释放出了一股狂野、无序、充满了强烈“情感共鸣”和“逻辑悖论”的信息洪流。这股洪流直接冲进了苏辰被程序围困的意识核心。
这不是程序冰冷有序的数据,而是混乱的、鲜活的、带着温度的“模因”。
“你不是容器,你是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