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起身的记者将目光放在了余寻光身上。
“余老师的山城话特别正宗,是提前学好的吗?”
葛安淮帮余寻光抢答,“那当然咯,余老师可是出名的语言大师。”
余寻光瞟了他一眼,内涵“警告”。
葛安淮压下嘴角,歪头。
他们两个主动刷宝,让一众媒体轻笑。
余寻光也笑,然后回答:“是,我接触山城方言有些年了,不是突然就学好的。”
记者又望着朱思荃说:“朱老师的带着粤省口音的妻子简直是神来之笔,看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拓展杜鹃和戴亮的爱情故事。”
朱思荃没有居功,“这个细节是我当时和余老师一同商定的,余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记者点头,继续温和发言:“我觉得《飞驰救援》剧组的氛围特别好,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因为曾经有过缘分和默契,就能把一部体现人文的电影拍得特别接地气。影片的前半个小时其实是没什么高潮的,但我也能看得入迷,我想,这就是导演的叙述功底,和演员能够让人「信以为真」的演技。”
给了一通夸夸,这位记者坐下。
接下来起身的记者也很友好。他问朱思荃道:“朱老师,请问这次和余老师再合作感觉怎么样?”
朱思荃说:“非常好啊。大家都知道嘛,因为我跟余先生在几年前就很熟了,然后,当时他有帮我很多的嘛,现在我们两个的关系和当时来说差不多的。”
记者笑着问:“两个人很有CP感。有没有考虑过三搭啊?”
朱思荃脑子灵活,马上去看导演和制片,还有台下,“这里就要看各位制片方和观众们咯。我来推荐一下自己,我叫朱思荃,有丰富的给余老师做妻子的经验。以后有这种角色可以联系我,我什么类型的老婆都可以当得住,我相信余先生也能接得住的。”
余寻光在旁边无奈得只能笑。
下一个起身的撰稿人点了余寻光的名:“请问余老师,拍完整部电影给您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余寻光不假思索地说:“平凡的伟大。”
他知道媒体需要素材,便展开道:“不论是戴亮,还是车行,还是各种在电影亦或是现实中参与了山火救援的人,都是生活在山城的普通人。他们为了一个质朴的理由,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那是一股特别强大力量,甚至足以对我的精神层面进行引导。在前些年的《密信》中我就有过类似的感悟。我有一段时间觉得,其实世上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最伟大的也是普通人。普通人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只是为了守护好自己普通的幸福与生活。我到现在,也在努力学习着做一个有力量的普通人。”
撰稿人听完后眼睛都变亮了,他显然非常满意这个回答,点头坐下。
这天的首映礼开到了中午12点,从后续业内人士在各大平台发出的文稿来看,可以说是相对成功的。
这种信号传达给院线,部分影院开始修改计划,增加《飞驰救援》的排片。
到7月12号,电影公映,正式接受全国观众的检验。
或许是受到今年春节档《盛阳之下》的启发,《飞驰救援》的路演也安排得很满。公映当天在山城跑路演,由于港城团队的参与,后期还安排了港城的宣传。余寻光其他地区的路演可以适当休息,港城地区的他是绝对不能翘。不说那么明里暗里的关系,现在《盛阳之下》还在港城热映呢。
故而也要准备上。
和首映礼取得的反应一样,网上的观众对《飞驰救援》一致好评。能够来看这部电影的人,或多或少都被各种大数据科普过山城山火的事。现在这么一部写实的、完整的电影放到你面前,不少观众都说看得热泪盈眶。
“看完电影我也想说,山城人雄起,中国人,雄起!”
“喵喵的,明明电影官方没有整爱国宣传,为什么这部电影我越看越红?”
“刚出电影院,最后半个小时可以说我是完全哭着看完的。山城烧山火时我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我现在就好想给山城人民捐款啊。”
“雄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家都在喊。”
“就是加油啊,当然现在已经过去了,我更喜欢说牛气冲天!”
“人民群众就是最值得敬佩的人,也是最强大的人!”
“楼上你这句话和余寻光说过的话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部愿意尊重城市,尊重原型情节的纪实电影,只要做到了尊重两个字,就注定了成功,更不用说他还向我们100%还原了人物精神。”
“我会永远爱我的国家。”
就像当初宣传想的那样,官方没有特意去引导,但由于电影质量过硬,自己能够品出其他滋味的观众们自己把电影往爱国情怀上靠,他们的好评在网上吸引了一群人,一群人吸引更多人,如此循环,《飞驰救援》上映一周居然拿下了15。37亿的票房,成功登顶暑期档票房冠军。
其实国内观众们对一部好电影的要求真的很低,甚至在某评分网站上能给出7。5分以上评分的门槛就是故事完整,偏偏有些电影愣是做不到。
因是根据时事改编,《飞驰救援》的大致剧情是大家都能猜得到的,观众们看完后在网上讨论却没有觉得俗套,其中很大一点要数演员的演技扎实。
这一次,朱思荃终于能够走进大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