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工作室以为是档期问题,赶紧联系影院将电影下映,历经周转,又在今年10月底重新开画。
没想到这次得到的成绩更加惨烈。
好片不卖座,或许是这个圈子里最可悲的事情。
没有宣传点,凭你是今年的最佳影片又能怎样?
电影已经下映一次了,再次下映可能就不会有第三次上映的机会了。《泥点子》的制片人乔曼实在是没有办法,她为了赚取电影宣传噱头,甚至不惜在首映礼上对媒体下跪,可效果微乎其微。
没有热度,守不住排片,网上少量的“自来水”引不起量变,水军们为了口碑哪怕是给再多钱也不肯接他们的单子……
乔曼实在没办法,甚至把同为演员的弟弟搬了出来。
可乔觉的宣传效果微乎其微。
正当焦头烂额无可奈何之下,乔觉提出了一个建议。
“要不,我们找余寻光帮忙宣传一下?”
“你跟人家有交情?”这事儿乔曼想都不敢想,“你不会要求章晔吧?他那人有原则,他绝对不会答应的。”
乔觉说:“不是,我跟他没交情,我也不想走他的路,因为我觉得我们可以直接去联系余寻光。你们不记得了吗?《泥点子》得奖的时候,他的薇博转发了那条信息呀。”
乔觉没工作的时候一天到晚就泡在网上,难得的是,他的记忆力极好。
乔曼这么一听,心中升起了半点希望。
她对李中桓说,“李导,要不,您主动联系下?”
李中桓有些不确定,之前,乔觉也帮忙宣传过的啊。
乔觉知道他的顾虑,忙说:“李导,余寻光和我是不一样的。”
曾经跟余寻光的粉丝“打”过一架的乔觉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绝对没有余寻光那样的路人缘。
“我贸然上去,人家能搭理我吗?”
李中桓有准确的自我认知。哪怕他导的片子拿了奖,他在圈子里仍旧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他无背景,无根基,无资本,无观众受众,他就是个“四无”导演。
如今已经成为一线演员的余寻光,是此时的他不敢触碰的存在。
更别说上个月余寻光还拿了国际A类电影节的影帝,他却没有配得上的荣誉(一部最佳影片显然是不够的),他们之间的距离更加犹如天堑。
乔曼怂恿他,“试试嘛,死马当活马医。”
乔觉也跟他打包票:“李导,您放心,余寻光他很好说话的。而且据我所知,他是圈内少数对电影怀有敬畏与尊崇之心的演员。”
为了《泥点子》能卖座,李中桓鼓起勇气给余寻光的薇博发了一条言辞恳切的私信。
信息发出去一天之后,没回,李中桓觉得很正常。
两天后没动静,他开始忐忑。
三天后,李中桓陷入绝望。
或许,他拍的电影就是没人看吧。
在第五天,李中桓的薇博收到了余寻光的回复。
[李老师,如果您有空,方便加个联系方式细聊吗?]
李中桓就这样加上了余寻光的薇信。
他们直接通过电话聊了很多,余寻光也借此了解到了《泥点子》的上映情况。
他很想帮忙,但由于涉及到了同舟工作室,他得去问问叶兴瑜的意见。
小小的一个同舟工作室,不至于让叶兴瑜费心图谋什么。
但她还是对余寻光说:“小光,你想清楚了,他们典型是想让你白吆喝,消费你对好电影的情怀以及你的名声。”
如果没有同舟工作室,只是单独的给李中桓做宣传,叶兴瑜绝对不会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