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赞同,有人批评。
而大姐好像经历了离婚跟白苹的背刺后,整个人变得相当通透。有种“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通透。
白兰觉得这样的大姐,充满了人格魅力。
而这样的大姐,在市妇联的工作很顺利就开展了起来。一上任就接手了一个关于女性在家里受到暴力的救助项目。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工作。白兰就把一些在现代见识到的措施告诉大姐。平常有空会帮她带带两孩子。好让大姐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家人们的支持,让白莲的工作越做越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白苹那边就显得不够看了。
——
没错,白苹自从半个月前从大杂院搬走后,就没回过大杂院。关于她的消息,家里人知道的不多。大多数还是大姐在跟报社的人往来时,人家顺嘴告诉她的。
听说白苹去妇女报报道后,并没有如愿进入采访岗位。反倒是被安排到档案室。负责整理历年来所有出版过的报刊。
妇女报的前身是北平妇女合作报,从民国开始就有的。历史挺长的,出过的报刊更是多不胜数。听说白苹刚见到那几大间屋子的报刊,那脸色绿得比青瓜还夸张。
白兰听到大姐的这个转述,笑得不得了。怪不得白苹这段时间都没回家一趟。要是她日子过得好,估计早回家炫耀一番。好打脸她们呢!
现在知道白苹过得不如意,白兰就觉得比大夏天喝两瓶汽水还要爽。
而另一头的白苹呢?日子确实过得很糟糕。来到报社,就被打发到档案室。档案室那些陈年老旧的报刊,积满了灰尘不说,还带着一股子霉味。
白苹觉得自己在里头呆一天,整个人都散发出一股霉味。要是长年累月下来,估计身上都要长蘑菇的。
而且报社的人一个个的态度都很差。一点都不像百货商店的职工那样,对自己热情帮忙。
其实,白苹也不想想。她在百货商店的工作是邱成才的爸给安排的。这人是百货商店的主任。主任的关系户啊,其他职工不得供着啊!但报社就不同了。报社里头有真材实料也有关系户。
可惜,白苹两样都靠不上。
而且最近很火的白莲,是她亲大姐,也没托人照顾她一下。可想而知白苹这人跟白莲关系肯定很一般。
报社的都是人精子,知道白苹无利可图,人家怎么会搭理她一个空降过来的小喽啰。
可惜,顺风顺水二十年的白苹,暂时没想通这一点。她已经被繁琐的报刊整理弄得快发疯。
更加过分的是,白苹发现大姐正朝自己最向往的道路前行。
这种结果,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不过,白家人都没空搭理白苹了。因为这天一早,家里迎来了一波意想不到的客人。
——
“是这条路,我记得就是这条路。”
“哎哟,城里人的胡同都长得差不离。咋看都一个样儿!”
又是一个周末到来。一早,许建北就来到杏花胡同,准备找白兰一起去郊区那边拉些京白梨回来。这秋天来了,京白梨也开始下树了。
为了这,他还特意借了一台车过来。
车子还没进杏花胡同,许建北就看到一个小年轻,正跟一个头发半百的老大妈,站在路口正说着什么。他觉得那位老大妈长得很面善,就放缓车速过去。从车窗探头出来问:“同志,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老大妈正在跟小年轻描述胡同的模样,听到许建北的声音,乐呵呵地点头:“哎哟,好俊的后生啊!”
“奶奶……”
小年轻有点不好意思地挠头,看向许建北:“同志,就是请问杏花胡同三号大杂院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