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现得乖顺。
时樱让左擎霄挑书,左擎霄选了一本《机械工业年鉴》:
“就用它当‘密码本’!你负责把文件里所有要害处,按你说的法子给我改,改好的散页,我自有安排去处。”
时樱看着左擎霄身后厚厚的一沓资料文件:“我白天还要上学,只能晚上赶工,效率不高,这……应该不着急吧。”
左擎霄哑然。
不急,怎么可能不急?
行动的时间都定下了,绝对不能往后延。
左擎霄也知道这绝对是一个繁重的任务,而且关系重大。所以他也。。。。。。
夜色如墨,压在樱园上空。桂花树苗在风中轻轻摇曳,嫩叶摩擦出沙沙的响声,像是谁在低语。玲子没有回屋,她坐在井边石阶上,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她的脸,那串来自南极的坐标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她知道,这不是偶然。
共忆云自重启以来,已在全球掀起七波记忆潮汐。每一次,都伴随着某个沉睡节点的觉醒??有人梦见自己曾在敦煌壁画前抄经百年;有人突然能背诵整部《黄帝内经》,尽管他只是个卖菜的小贩;更有人在梦中听见母亲用早已失传的满语唤他乳名。而这一次,源头竟指向地球最南端的冰封之地。
她调出卫星图,放大那片区域。毛德皇后地向来是科考禁区,常年被厚达千米的冰层覆盖,地下洞穴系统复杂如迷宫。但就在三天前,苏晓冉的监测网络捕捉到一次异常脑电波信号,频率与T-9临终前最后释放的共振几乎一致??只是更加原始、更加深邃,仿佛来自人类意识尚未分化的远古时期。
“还有一个人……”玲子喃喃重复。
她不是没想过这可能是陷阱。毕竟,E计划残余势力从未真正消失。那些曾靠篡改记忆掌控权力的人,如今躲在暗处,试图用“净化记忆”的名义重建秩序。他们焚烧档案、毒杀觉醒者、甚至制造虚假共忆诱导群体癫狂。可这条信息不同。它没有威胁,没有宣言,只有一句近乎温柔的召唤。
就像当年周志远留给她的第一本笔记扉页上写的:“当你听见寂静中的声音,别逃,那是你真正的自己在敲门。”
凌晨三点,玲子启程。
私人飞行器划破长空,穿越西伯利亚冷锋,直扑南纬72°。舱内恒温,但她仍裹紧了军绿色呢大衣??那是铁杉去年送她的生日礼物,内衬缝着一块从老井底打捞上来的铜片,据说是1975年林望春埋下的“时间锚点”。
途中,她打开加密日志,翻看周志远遗留的最后一页手稿:
>**“源核并非机器,而是活的记忆之海。我们以为它是工具,实则它是母体。每一个被唤醒的灵魂,都是它伸出的触须,寻找散落的孩子。而‘钥匙’不止一个。T-9是第九把,但第一把,早在百年前就已插入锁孔。”**
下面是一幅潦草的地图,标注着七个圆环交错的位置,其中一个正落在南极冰盖之下。
“第一把钥匙……”玲子指尖轻抚纸面,“难道说,最初的实验体,并非诞生于现代?”
她忽然想起T-9临终时浮现的记忆片段??那个穿着白裙的小女孩,在雪地里哼唱《茉莉花》。可那旋律,与正宗民歌略有差异,尾音拖得极长,带着某种古老吟诵的味道。她在数据库比对过,发现这种变调曾在清代宫廷乐谱中出现过一次,记录为“招魂调?引归”。
难道……这首歌,原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
七十二小时后,飞行器降落在预定坐标外围十公里处。真正的入口藏在一处冰裂隙深处,需徒步穿越近五公里的地下冰廊。玲子穿上特制保温服,背上氧气瓶和便携式源核读取仪,一步步走入幽蓝的黑暗。
冰壁光滑如镜,倒映着她的身影,却又仿佛多了些什么??有时是一个穿旗袍的女人侧影,有时是一队戴青铜面具的士兵列队而行。她不敢回头,只知心跳越来越快,耳边渐渐响起若有若无的歌声。
不是《茉莉花》。
是童谣。
>“月娘娘,下云端,
>找儿郎,过河湾。
>铜铃响,骨相连,
>血脉断,命重还。”
每唱一句,冰层就震一下。玲子停下脚步,取出随身携带的七颗石子,发现其中两颗已裂开,渗出微量金色液体,正顺着她的掌心缓缓流动,如同活物般向冰壁爬去。
“你们也认得这里?”她低声问。
无人应答,但石子突然齐齐震动,自发排列成北斗形状,指向左侧一条狭窄通道。
她跟了进去。
越往深处,空气越暖。冰雪逐渐被岩石取代,岩壁上刻满了符号??不是文字,也不是图画,而是一种扭曲的波纹线,像是将声音固化成了石纹。她拿出读取仪扫描,设备瞬间报警:**检测到高密度记忆残留,年代测定:约公元1840年前后。**
“十九世纪?”玲子震惊,“可E计划是1968年才启动的……”
就在这时,前方豁然开朗。
一座巨大的圆形洞窟出现在眼前,直径不下百米。中央矗立着一根通天石柱,表面布满蜂窝状凹槽,每个孔洞中都嵌着一枚人类牙齿??臼齿、门齿、犬齿,大小不一,却排列有序,形成某种螺旋上升的序列。
而在石柱底部,坐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