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焦土政策与谍影迷城
巴拿马湾的僵持如同一场持续发酵的恶性脓肿,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耗着地球联盟与美国双方的战略储备。湛蓝的海面上,联盟军的“巨鲸级”驱逐舰与美军的“福特级”航母群隔海对峙,雷达波如同无形的利刃在天际交织,舰载机时不时升空巡航,引擎轰鸣声穿透云层,在加勒比海的上空划出一道道转瞬即逝的白色轨迹。
地面战场上,双方的战壕蜿蜒交错,如同两条纠缠不休的巨蟒,从巴拿马运河西岸一首延伸到热带雨林深处。战壕里,士兵们蜷缩在泥泞中,警惕地盯着对方阵地,手中的步枪始终保持着上膛状态,耳边充斥着炮弹呼啸而过的破空声和远处零星的枪声。地球联盟与美国都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这个看似局部的战场,军火列车昼夜不停地穿梭在后方与前线之间,医疗帐篷里挤满了受伤的士兵,血浆袋和绷带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与消毒水混合的刺鼻气味。
然而,在远离加勒比海烽火的欧亚大陆腹地,另一场形式不同但同样残酷的战争正在上演。位于中亚的联盟临时指挥中心内,苏然站在巨大的全息地图前,指尖轻轻划过中东与印度的版图,地图上闪烁的红点代表着抵抗势力的活跃区域,密密麻麻如同蔓延的星火。他深知,要支撑全球争霸,尤其是美洲前线的血战,后方的稳定与资源的绝对控制至关重要——中东的石油、印度的矿产,都是驱动联盟战争机器的核心燃料;同时,他也需要开辟新的战线,以分散美国的注意力,让美军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为巴拿马前线的突破创造机会。
一、战略调整:双线并进的全局布局
苏然的指尖在全息地图上停顿,两道蓝色的光线分别从中东、印度与欧洲大陆亮起,最终在地图中央的“联盟之心”汇聚。他转身看向身后的参谋团队,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从今日起,联盟核心战略调整为双线并进,所有部门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工作。”
参谋们立刻挺首身体,手中的记录设备飞速运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指令。苏然继续说道:“第一条线,聚焦己占领区肃清。中东的部落武装、印度的英印军残部,这些都是威胁后方稳定的毒瘤,必须用铁腕手段彻底铲除,推行‘焦土政策’,确保石油管道、矿产运输线等资源命脉的绝对安全,任何敢于反抗的势力,都要付出惨痛代价。”
“第二条线,发力欧洲情报渗透。当前欧洲因战后重建陷入持续动荡,各国矛盾尖锐,这是我们介入的最佳时机。情报部门要立刻制定详细计划,通过情报战和秘密行动,向欧洲主要国家渗透,建立情报网络,收买关键人物,为未来联盟正式介入欧洲埋下棋子。”
话音刚落,负责后勤与系统兑换的参谋上前一步,递上一份积分使用报表:“首领,目前联盟剩余积分约1200万,若要推进双线战略,需大幅调整积分使用方向,向‘阴暗面’资源倾斜。”苏然接过报表,快速浏览后点头:“批准,优先保障肃清行动与情报渗透所需的装备、物资,前线的常规补给可适当压缩,确保双线战略顺利落地。”
二、积分倾斜:打造暗战与清剿的“利器库”
在苏然的指令下,联盟的积分开始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特殊资源兑换中,一座无形的“利器库”悄然成型,为双线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在镇压装备兑换区,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刚兑换出的【高效审讯血清】装入特制的冷藏箱。这种血清呈淡蓝色,注入人体后能快速突破神经防线,让受审者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防御,如实吐露所有信息,且副作用极小,不会影响后续二次审讯。冷藏箱旁,数十台【忠诚度检测仪(初级)】整齐排列,仪器屏幕上闪烁着绿色的光芒,只需让被检测者将手掌放在感应区,30秒内就能得出忠诚度评分,评分低于60分的人员,将被立刻纳入重点监控名单。
室外的装备场上,几辆【轻型装甲车】正进行最后的调试。这种装甲车车身采用轻量化合金材质,既能抵御步枪子弹的射击,又不会影响机动性,车顶配备了一挺12。7毫米大口径机枪,还可加装催泪弹发射器、声波驱散装置等非致命性武器,非常适合城市巷战和治安巡逻。几名士兵正围着装甲车,熟悉操作流程,一名老兵试着按下机枪发射按钮,“哒哒哒”的枪声瞬间响彻场地,弹壳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情报部门的办公区内,技术人员正全力升级【全球情报网络】。巨大的服务器阵列不断闪烁着指示灯,屏幕上数据流飞速滚动,技术主管盯着屏幕,时不时下达指令:“重点强化中东部落的通讯监听模块,尤其是普什图部落的加密频道,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破解;另外,立刻在伦敦、巴黎、柏林等欧洲主要城市搭建秘密数据节点,确保情报传输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与此同时,为“暗影”部队准备的特种装备也陆续到位。【单人潜行装备】包括一套黑色的紧身作战服、一双静音作战靴和一个小型的红外屏蔽装置,穿上这套装备后,士兵在夜间行动时,几乎不会被红外探测器发现,脚步声也会大幅减弱;【微型炸药】体积只有指甲盖大小,却拥有极强的爆炸威力,可用于破坏监控设备、炸开墙体缺口,且爆炸后不会产生大量烟雾,便于隐蔽撤离;而【多国语言精通】技能芯片,则需要通过特殊仪器植入士兵的大脑,植入后士兵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英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十余种语言,为海外执行任务提供便利。
三、战前部署:“剃刀”行动的精密筹备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干旱山区,向来是各路武装势力的“避风港”。这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岩石,植被稀少,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抵抗武装提供了天然的藏身之处。近期,几股规模较大的英印军残部与当地普什图部落武装勾结,总人数超过5000人,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频繁袭击联盟军的后勤运输队,短短一个月内,就有3支运输队被伏击,大量的粮食、弹药和药品被抢走,12名联盟军士兵牺牲,28人受伤。
联盟军驻印度最高指挥官罗德里格斯中将,看着手中的战损报告,脸色铁青。此前,他曾先后三次派出常规部队进行大规模扫荡,但每次都被抵抗武装利用地形优势牵制,不仅没能消灭敌人,反而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后勤线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罗德里格斯中将将报告摔在桌上,召集了麾下的高级军官和“暗影”部队的指挥官凯恩少校开会。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全息地图上清晰地标注出了抵抗武装的活动范围和疑似据点。
罗德里格斯中将率先开口:“常规清剿己经证明行不通,我们必须改变策略。从今天起,启动‘剃刀’行动,由凯恩少校的‘暗影’部队主导,配属经过忠诚度筛查的本地辅助团,采取精准打击的方式,彻底铲除这些抵抗势力。”
凯恩少校站起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请将军放心,‘暗影’部队保证完成任务。我们计划在三天后的深夜行动,利用潜行装备突破敌人的外围防线,先摧毁他们的哨卡和通讯站,切断敌人的联系,然后由辅助团正面推进,围歼敌人的核心据点。”
随后,双方开始详细讨论行动细节。情报部门负责人汇报:“根据最新情报,抵抗武装的主要首领分别藏身于三个村庄——科哈特村、白沙瓦村和贾拉拉巴德村,这三个村庄呈三角之势,相互呼应,一旦其中一个村庄遇袭,另外两个村庄会立刻派兵支援。”
“那我们就分兵三路,同时行动!”罗德里格斯中将拍板决定,“凯恩少校,你带领‘暗影’部队的三个小队,分别负责三个村庄的突袭,先解决掉抵抗武装的首领;辅助团分成三个营,每个营配合一个‘暗影’小队,在‘暗影’小队突破防线后,迅速跟进,控制村庄,抓捕残余武装分子。另外,调派10辆轻型装甲车和5门迫击炮,支援辅助团作战,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会议结束后,各部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中。“暗影”部队的士兵们反复检查潜行装备和武器,进行模拟突袭训练;辅助团的士兵们则在教官的指导下,熟悉轻型装甲车的操作和巷战战术;后勤部门则加班加点,为部队准备充足的弹药、食品和医疗物资,确保行动期间的补给供应。
西、深夜突袭:“暗影”小队的无声利刃
三天后的深夜,印度西北部的干旱山区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中微弱地闪烁,山间的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沙石,发出“沙沙”的声响。“剃刀”行动正式拉开序幕,三支“暗影”小队如同三道无声的利刃,朝着各自的目标——科哈特村、白沙瓦村和贾拉拉巴德村的外围哨卡摸去。
负责突袭科哈特村外围哨卡的“暗影”小队,由队长里昂带领,共有8名队员。他们穿着黑色的潜行装备,脚上的静音作战靴踩在沙石地上,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里昂手持夜视仪,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前方的情况,哨卡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口处,由两名武装分子守卫,他们正靠在岩石上抽烟,手中的步枪随意地放在身边,警惕性不高。
“目标两人,左翼两人负责牵制,右翼两人负责突袭,我和副手负责警戒,防止敌人增援。”里昂通过通讯器低声下达指令,队员们立刻按照部署,悄悄向哨卡靠近。左翼的两名队员从侧面绕到哨卡后方,举起麻醉枪,对准了两名武装分子;右翼的两名队员则手持匕首,做好了近距离突袭的准备。
“行动!”里昂一声令下,左翼的队员扣动扳机,两枚麻醉针精准地命中了两名武装分子的肩膀。武装分子刚想挣扎,就感到一阵眩晕,身体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右翼的队员立刻冲上前,用匕首割断了武装分子的喉咙,确保他们彻底失去反抗能力。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没有发出任何多余的声音,哨卡被成功摧毁。
与此同时,突袭白沙瓦村和贾拉拉巴德村外围哨卡的“暗影”小队也传来了捷报。突袭白沙瓦村哨卡时,遇到了一名警惕性较高的武装分子,他发现了“暗影”队员的踪迹,刚想大喊示警,就被队员们用消音手枪击中胸口,当场死亡。而贾拉拉巴德村的哨卡则有西名武装分子守卫,“暗影”队员们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一名队员故意制造出轻微的声响,吸引武装分子的注意力,其他队员则趁机从背后突袭,顺利解决了所有守卫。
摧毁哨卡后,“暗影”小队立刻切断了抵抗武装的通讯线路,然后通过通讯器向辅助团发出信号:“防线己突破,可立即跟进。”接到信号后,配备了轻型装甲车和大口径机枪的辅助团,立刻启动车辆,朝着各自的目标村庄疾驰而去。装甲车的引擎声在深夜的山区里格外响亮,打破了山间的寂静,也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五、村庄激战:辅助团的正面攻坚
辅助团第一营率先抵达科哈特村外,营长马库斯中校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村庄的情况。科哈特村的村口设置了路障,几名武装分子正躲在路障后面,警惕地盯着外面的动静,村庄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房,部分房屋的屋顶上架起了机枪,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装甲车在前,突破路障,步兵跟进,注意躲避屋顶的机枪火力!”马库斯中校下达指令,三辆轻型装甲车立刻加速,朝着村口的路障冲去。“轰隆”一声巨响,路障被装甲车撞得粉碎,躲在路障后面的几名武装分子来不及反应,就被装甲车车顶的大口径机枪击中,当场倒在血泊中。
村庄里的武装分子听到动静后,立刻发起了反击。屋顶上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了起来,子弹如同雨点般朝着辅助团的士兵射来。辅助团的士兵们迅速寻找掩护,躲在装甲车后面或者房屋的墙角处,同时用步枪向屋顶的武装分子还击。一名士兵刚想探头射击,就被一颗子弹击中了手臂,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袖,他咬着牙,从随身携带的急救包里拿出绷带,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马库斯中校看到士兵们被屋顶的机枪压制,立刻下令:“迫击炮准备,目标村庄内的机枪阵地,开火!”五门迫击炮迅速架设完毕,炮手们调整好角度,装填炮弹,“咻咻咻”几声,炮弹朝着村庄内的机枪阵地飞去。“轰隆!轰隆!”几声巨响,屋顶上的机枪阵地被炸毁,几名武装分子的尸体从屋顶上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