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掌事宫女的回应,皇后突然笑出了声:
“我就说这太子妃三年来事事顺从,为何今日突然就这般了!原来是对太子有了不满啊。”
“那依着娘娘的意思,这太医。。。。。。”
掌事宫女伺候皇后多年,向来知晓皇后的意思,一看皇后的模样,便知道她有了其他主意。
“不用派了。”
皇后脸上露出冷笑。
原本,因为这民女救了太子一命,皇上破格允了让其成为太子的侧妃,便是天大的恩典。
谁承想,这卑贱的民妇不知施了什么妖法,将太子迷得神魂颠倒,竟能撺掇太子,硬给她求了太子妃之位。
这三年来,太子因娶了一个民女为太子妃,在前朝毫无助力不说。
这该死的民妇,还占着茅坑不拉屎,整整三年,都没给太子诞下一儿半女。
窦渺区区一个民妇,为何能坐稳太子妃之位?
不过是依仗着太子的恩宠罢了。
说起来,太子妃到底是目光短浅的民妇,看不到自己立身的根本。
如今,太子不过是酒后失了言,对其他女子流露出些许情谊,便让她起了怨怼。
若是换作皇后本人,定会借着此事,让太子生出惭愧之心。
哪怕日后太子真纳了那崔家小姐进门,也能让她在东宫低自己一头。
皇后越发想得多了。
这崔文旦已然拜相,若是太子娶了崔家小姐为太子妃,往后在前朝便有了莫大的支持。
只是太子要重新纳妃,便得把那占着位置的人赶下来才行。
之前,太子态度坚定,甚至连她这个亲母后的话都不听。
三年来,她为太子的子嗣问题操碎了心,给太子安排了多少侍妾,全都被拒绝。
这窦渺行事也是滴水不漏,三年时间,就连她这个最不喜窦渺的皇后,都挑不出刺来。
皇后心底一动,缓缓将手中茶杯放下。
“我记得太子和崔氏,自小便一起长大。当时京中盛传,太子战后归来,便会求娶崔氏。
就连圣上,都有意下旨赐婚。
当初,太子将那民女带回,圣上私下问询,崔氏只言说与太子是兄妹之情,随后便跟着崔相去了江南。”
“太子与崔小姐的事,奴婢曾也有所耳闻。”
皇后以手撑住下巴,吩咐道:
“就当是太子妃染了风寒,着人给太子妃送去补品,再取些珠翠送去。
将太子和崔氏的往事,告知太子妃,一定要告诉她,太子和崔氏只是兄妹之情,让太子妃放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