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埃利斯博士曾在他的《理性情绪》一书中总结道:要想缓解情绪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无条件地自我接纳;第二,无条件地接纳他人;第三,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无条件,并不是意味着别人就是对的,而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积极的生活目标,强迫自己不在意那些引起自己烦恼和焦虑的事情。
无条件和不多想,就是保持积极心态的减法思维。
其实在《微创新》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第二个创新策略就是减法思维,作者建议我们遵循以下五个步骤做好减法:
1。列举产品或服务的内部组成部分。
2。选择一个基础部分并想象将它删除,删除的方式有两种,完全删除或部分删除。
3。想象删除之后的结果。
4。考虑以下问题:
4。1删除以后对产品有哪些好处?
4。2满足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对哪些客户有价值?
4。3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后,考虑从框架内寻找一个功能“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可以是内部构件,也可以是外部构件,然后考虑这个调整后的产品有何好处?有何价值?
5。如果你认为你修改后的产品有创新,那就考虑一下可行性。问问自己,真的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吗?真的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它变得切实可行?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当年摩托罗拉以色列分公司推出了Mango手机,这是一款低成本手机。为了和竞争对手竞争,这款手机删除了拨号功能,只能接电话。
一款只能接电话,不能打电话的低价手机,会有市场吗?
结果是,推出后手机意外受到特定人群的欢迎。
这群人是孩子的家长。对家长而言,这款手机没有拨号功能,孩子们就不会制造高额的通话费,而接听电话的功能则可以让家长掌握孩子的行踪。
这款手机价格极其便宜,即便被孩子丢失也不算多大损失,也没有被叫通话费用。
不仅仅是家长,连一些公司都选择这款手机和外勤人员联系,凭借这款低价手机,有些公司就和自己的销售人员建立了一个单向联系的网络,既减少了费用,又可以随时联系到员工。
公司用户喜欢这款手机的原因还在于,对于一款只能接听的手机,手机占线的可能性非常少。
最后的结果是这款手机在一年时间内占据了当地市场5%的份额,1995年,这款手机被评为全世界最具创意的12个营销策略之一。
真的是一个好故事,没觉得这样的故事,对那些绞尽脑汁想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想出好点子的同学有启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