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请稍等。”
他比较明白事理,拎得清,深谙徐府可非一般人家。
就凭军神徐达在大明朝的声望,还有未来皇后娘娘徐氏的血缘关系。
他们依旧是权势煊赫的皇亲国戚。
凡事留余地,做事不做绝。
只一会儿,两个狱卒搬进来一张案几,一条板凳,以及笔墨纸砚等。
“徐公子请慢慢写,有事叫我一声即可。”
葛思绪低声细气道。
“多谢葛头。”
徐钦拱手作揖,显得彬彬有礼。
葛思绪见状惊愕不已。
他不免多看了徐钦几眼,心里暗忖:
先前那个脾气暴躁,桀骜不驯的徐大公子,怎么就不见了呢?
都说徐家人是硬骨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瞧瞧这位徐大公子,关上几天不就老实了嘛。
他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徐公子,实际是个冒牌货。
而今天这个友善行为,对他今后的仕途,产生深远影响。
……
南京紫金城,武英殿内。
上首正位端坐的,乃当今大明朝的最高掌权者,燕王朱棣。
他身材魁梧,脸色略带黑沉,鹰隼般双眼,细长而犀利,眼神撒发出来的杀气,让人不寒而栗。
虽然还没坐在金銮殿上,成为众臣朝拜的九五之尊,但这些日子里,请他登基称帝的奏疏疏启,已经堆积如山。
他当然是再三假惺惺的推辞。
按惯例,这种事需要三请四唤,才予以考虑。
武英殿是皇宫大内偏殿。
朱棣入宫之后,不方便在奉天殿出入办公,便把此殿作为自己近期的日常起居场所。
主要用来会见心腹大臣,召见翰林诸官,审阅奏疏等等。
陪侍在朱棣一旁,是位气定神闲,颇有几分气度的黑衣老和尚。
他叫姚广孝,法号道衍,是朱棣的头号谋士,人称‘黑衣宰相’。
靖难期间,姚广孝作为燕王世子朱高炽的老师,基本随世子定守大后方北平城。
朱棣进入南京城之后,他先行从北平府起程,前几日才到达应天,自然是为了燕王登基称帝之事。
别看姚广孝官职不高,却是朱棣的心腹肱骨,燕王府里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有姚广孝参与的影子。
这时,内侍总管马(郑)和碎步入殿,捧着一封奏疏,呈送至御案,低声道:
“殿下,这是魏国公徐辉祖递上来的效忠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