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史料学取向与宗教体验渗透的张力——评〈陶行知:一位基督徒教育家的再发现〉》,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陈勇军:《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初探》,载《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缪葵慈:《论陶行知的天才教育观》,载《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杨东平:《现代中国的教育哲学——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1期。
范晓晖:《陶行知与南京安徽公学》,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邢培华:《论陶行知的武训研究》,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胡晓风:《我所认识的陶行知》,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2期。
张伯兴:《陶行知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及其现实指导意义》,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2期。
叶圣陶:《生活教育——怀念陶行知》,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2期。
涂雪峰:《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改造思想和实践述评》,载《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年第2期。
张水根:《突显主体:从他律走向自律——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研究的启示》,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2期。
胡继渊:《陶行知有效教学思想的浅析》,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2期。
荆世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思考》,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2期。
李天星:《师德建设呼唤陶行知》,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2期。
郭少榕:《陶行知女子教育理论对我们的启示》,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2期。
卢苇:《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师继续教育》,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3期。
陈汉才:《借鉴陶行知平民教育理论实践更好地贯彻落实温总理的平民教育主张》,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3期。
董群:《陶行知健身思想探析》,载《体育与科学》2006年第3期。
徐志辉:《本世纪前五年陶行知研究综述》,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陈学军:《论陶行知生活化民主教育管理思想》,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许向峰:《苍凉时代的“人民经”——浅谈陶行知诗歌的“教育气韵”》,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3期。
王培:《陶行知诗歌的教育魅力》,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3期。
方明:《填补了陶行知研究史的空白——推荐一本好书》,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3期。
熊贤君:《世纪性的“陶研”学术总结——金林祥主编《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读后感》,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3期。
陈韶峰:《陶行知治校实践中的民主与法治思想论略》,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张新平:《陶行知校长学的七个命题探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杜宏记:《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探析》,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胡国枢:《陶行知——杰出的中华本土教育家(上)》,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3期。
陈家生:《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简评》,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4期。
胡国枢:《陶行知——杰出的中华本土教育家(中)》,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4期。
张嘉巽:《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启示》,载《生活教育》2006年第4期。
齐春燕:《陶行知与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本土化》,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温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聋校教育的启示》,载《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涂雪峰:《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改造思想述评——纪念陶行知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载《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第4期。
申国昌、周洪宇:《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治学理念探析》,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黄友珍:《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载《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源》,载《云梦学刊》2006年第4期。
李天星:《我们心目中的陶行知》,载《爱满天下》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