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操作学习的基本环节
一、竞技操作学习的基本环节
竞技操作学习由于所属领域、级别、难易程度、预期目标以及学习者的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其基本环节也各不相同;但都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其共同之处大致如下:
(一)明确竞技操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在这里主要讲述与体育、艺术相关的竞技操作的目标和任务,因为其他竞技操作活动涉及范围极广,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这类竞技操作活动的目标往往是激发学生对体育、音乐、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对不同规格的竞技活动而言,竞技操作学习的具体目标不尽相同,因而在进行竞技操作学习之前,学习者应明确与之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使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且具有实效性。
(二)教师讲解竞技操作的要领,学生聆听
由于竞技操作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讲解竞技操作的活动要领和步骤就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学生的操作活动可能千差万别、毫无章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不利于其竞技技能的提高,甚至会出现错误操作习惯难以扭转。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讲解前认真备课,抓住竞技操作的前后联系,做到讲解准确无误;讲解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并且能将难点进行详细分解;讲解时应该运用启发、对比、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能把握竞技操作的要领,从而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打下基础。
(三)教师示范表演,学生观察模仿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按照所讲解的操作要领进行示范,学生认真观察并模仿。示范表演时必须做到:学生初次接触的演示内容,演示动作一定要慢,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演示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演示对象。对操作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应反复演示,要使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对演示中较难掌握的部分应将其分解,逐个环节地演示给学生看,在此基础上再连贯地将整个动作示范一至二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演示内容的掌握。最好做到是边演示边讲解,成功的演示必须结合讲解进行,无讲解的示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
(四)学生进行竞技操作学习训练
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竞技操作训练,对演示过的操作方法、程序要反复训练以提高竞技操作能力。操作训练时应做到:要使学生明确操作训练的目的,掌握操作训练的方法,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提高竞技操作学习的效果;学生的竞技操作训练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应正确掌握对操作训练速度和操作质量的要求,在开始训练阶段速度应慢一些,以保证训练的准确性;为了确保训练的效果,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必须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五)对竞技操作学习进行总结评价
由教师或学生小组评定,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对每个动作特别是关键操作技能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以便下次训练时更具针对性并提高训练效果。教师在对学生的竞技操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应充分发挥鼓励表扬,避免不合理使用负面批评的语气,特别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竞技操作技能更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评价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应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竞技操作动机,切实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六)巩固习得技能
这个环节就是对前述各个过程的复习巩固。巩固的方式有多种,如对操作技能多次操作训练;安排新的竞技操作内容时考虑到前后联系;进行操作考试;看配套录像片;学生之间展开竞技操作竞赛等都是对竞技操作学习进行巩固的好方法。
案例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明确该竞技操作的目标
明确该活动的目标是:学会并正确运用乒乓球的一种重要技术——正手拉加转弧圈球,增加在比赛时对对手的威胁,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性,提高乒乓球竞技水平。
2。教师讲解正手拉加转弧圈球的要领,学生聆听
教师在讲解时,应讲清动作要领:
(1)引拍阶段: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身体略向右扭转,腹微收,髋稍向右后下方压转,手腕略向后拉,球拍低于来球。
(2)击球阶段:右脚掌内侧蹬地,稍伸膝,以腰、髋的扭转带动手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快速收缩前臂,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撞击后迅速转为向前上方的摩擦球,击球时间为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稍前倾(与台面成80°左右)。为提高拉球的旋转和速度,直拍选手的中指(横拍选手的食指)应加速手腕在触球瞬间的甩劲。
(3)结束动作:球出手,因惯性作用球拍至头前才渐停止。身体重心随之移至左脚。此时,应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并适当记录动作要领。
3。教师示范表演,学生观察模仿
按照讲解的动作,教师进行示范表演,与此同时,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教师示范表演时,要细致耐心,关键或较难动作要重复示范。
4。学生进行正手拉加转弧圈球训练
这个环节,学生应根据老师讲解与示范的正手拉加转弧圈球动作进行反复训练,教师在必要时加以指导,指出学生常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常见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如下:
(1)只用手臂发力,没有腰、髋、腿的配合,拉球很费力,但旋转不强,而且难于连续拉。改正方法:首先在思想上明确拉弧圈球时腰、髋、腿的用力极为重要,然后专门观察优秀选手在拉球时这些部位的动作。再仿之进行徒手动作的练习,记住有关部位的肌肉感觉,上台练习时,有意体会上述感觉。
(2)引拍时,手臂伸得过直,球拍沉得很低,拍形过分前倾,整个动作向上为主,缺乏向前的力量,造成击球时间晚,上手速度慢,易漏球和难发力等弊端。改正方法:应明确上述动作已经过时,特别重视由后向前的迎球动作。运动员握拳为球,教师做示范,学生体会教练员打手时的感觉,并力求将这种感觉在自己拉弧圈时打出来。与此同时,再让学生在引拍时手臂保持自然弯曲,球拍不要下沉太多,适当增加向后引拍的动作,减小拍形的前倾角度。运动员握拳为球,教师做示范,运动员体会教练员打手时的感觉,并力求将这种感觉在自己拉弧圈时打出来。与此同时,再让学生在引拍时手臂保持自然弯曲,球拍不要下沉太多,适当增加向后引拍的动作,减小拍形的前倾角度。
(3)拉球时不用手腕,导致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都受到限制。告诉学生,在引拍时手腕要有一个向后伸的动作,在触球瞬间才会有一向前打向上摩擦球的爆发力。
(4)只能摩擦球动作,蹭球太薄,但发不出力,拉球不转,易下网,或撞球过多。摩擦球太少,也不会产生强烈旋转。改正方法:明确只有打摩结合,以摩为主,才能拉出强烈的上旋球。练习徒手动作时,可由教练员用两个手指夹住一球,让运动员练习加转弧圈的动作,教练员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及时纠正运动员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球练习。
5。对本活动进行总结评价
分组让学生对练,总结学习活动的得失,哪些做得较好,哪些还有待进一步训练提高。
6。巩固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技术
在分析评价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巩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