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深深地鞠躬)谢谢主任,我会珍惜您给我的机会的。
……
师:如果您的旅游局要评选优秀员工,她会榜上有名吗?
贺:我想一定会。
师:如果请您为她发奖金,您准备发多少钱呢?
贺:(挠脑袋,不好意思地笑)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吧!
(笑声)
……
师:您准备给赵导打多少分呢?
李:98分吧!
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长城》,这篇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还赞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老师让学生通过扮演游客、旅游局领导、工作人员等角色,表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能够表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想象。作为导游,必须向游客介绍关于长城的概况或历史文化故事;作为旅游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必须对导游的表现进行评价;作为游客,不只是聆听,还要质疑。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相当活跃,展示了各自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充分释放了自己。
(五)评价的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多种评价主体的积极性
从评价的主体来看,表现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有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学生容易信服。小组评价是指小组成员互相评价,这样可以通过同龄人、同学等的评价,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表现过程中的表现。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己评价,畅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感受,这种评价方式以学生自己为主体,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从评价的形式来看,表现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有口头、书面、活动的评价。口头评价是师生间或生生间面对面的评价形式,它比较及时,适用于学习过程中,教师或者同学可以在表现性学习的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评价。书面评价是指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以书面的形式来显示,大多使用评价表或分析性评语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形式通常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活动评价即表现性评价,它是指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来表现自我,比如,学生操作车床,实际运用其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表现性活动,学习过程及其水平将更真实、生动地得以表现出来。
(六)总结与反思的教学策略
1。及时总结成功经验
及时总结可以提高学习的理解程度,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教师必须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全面地看待表现性学习,理解表现主题的合理性、学习态度、准备工作、时间使用、团队精神等,总结表现性学习的成功之处,避免得出错误、片面的结论。
2。深刻反思不足之处
反思不足之处是为了有效构建完善的教学策略,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从表现性学习的全过程来看,反思无处不在,它既发生在表现性学习的具体过程中,也发生在表现性学习结束时,要对其做系统的反思,其中包括:学习的主题是否最恰当、制定的方案是否最完善、表现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是否顺利开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表现性学习过程中,等等。要不断反思这些问题,从一定的高度来看待它们,为下一次的表现性学习提供经验借鉴。
案例四[5]
第一次课后反思
1。收获:从身边出发,利用本地区特色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学习效果显著。以一曲《三百年的二锅头》引出中华老字号,既生动又贴切。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牛栏山酒业的特色介绍,把孩子带进了老字号企业的内部,让孩子能有机会深刻理解老字号的内涵。
2。不足: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学生也进行了课下调查、汇报,但调查结果内容单一、表述不清,方法掌握不好,课上汇报流于形式,学生不能有条理地梳理自己获得的资源,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实效性不高。
第二次课后反思
1。在第一次教学中,我虽然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但目标不明确,知识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整理资料得出的结论容易出现偏差,针对性不强。在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原有能力的基础上,活动开始前,我就明确了学习要求,紧紧围绕学得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学习。汇报过程中表述清晰流畅,在汇报方式上,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有的采用个人综述,有的讲述,还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在课堂评价中,学生也能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客观的自评与互评。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已经能够进一步利用表现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了。
2。第一次教学中,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发言,我只简单地用“好”、“不错”进行表面评价,任由学生阐述,为此还拖堂。在本节课学习中,我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不仅作为一个引导者,而且还是活动的参与者,小组交流时,我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追问、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深入学习。如在研究老字号“全聚德”时,学生的资料已经很全面了,我对学生提问:片鸭子是多少刀?学生通过资料说出是108刀。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是108刀?通过这样的参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老字号中蕴涵的文化内涵。
本文选自“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乡北京是古都”一课,以“中华老字号”为主题展开教学的。教学前,授课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为完成本次教学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方案,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部分得到了有效的实施,老师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总结其成功与不足之处,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在第二次平行班教学活动中,老师做了明显的改进,既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同时也充分释放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
[1]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1-265。有改动。设计者:北京昌平区二毛学校宋金平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5
[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7-118
[4]刘海涛,豆海湛。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激趣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7-52
[5]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