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的文具盒真漂亮,里面有哪些宝贝呀?这些文具是怎样买来的?想一想,看谁说得最清楚。
2。小结
师:老师特别欣赏那些会自己买文具的同学。是呀,我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经常锻炼,做生活的小主人。
三、创设情境,在交际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1。购物时,学会说明、解释
(1)老师这就带你们到超市里逛逛,锻炼锻炼。出发前有个要求,请同桌互相说说:你最需要什么?你想买哪些文具?
情境一:师生合作,模拟购物。(师扮售货员,全班学生都是顾客)
(2)小结:买东西时,我们要会说、会挑选,才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
2。遇到困难,学会主动询问
情境二:王小东同学想买三角板,可是超市文具柜台上的文具太多,他一时找不到,站在那儿干着急。如果你是王小东,你会怎么办?
3。碰到推销,学会辨认
情境三:有些文具,我们不一定要到超市里买,到店里买有时更近、更方便。现在老师是一名店主,大家都是小顾客,想想你该怎么买文具。
师:来呀,看一看,瞧一瞧了。本文具店虽小,可是种类齐全、质量可靠、物美价廉,所卖文具包您满意。小朋友们,快来看,快来买呀!
生围上,师扮店员,极力推销,并在这一过程中随机启发学生合作、讨论,体会怎样从容地应对。
4。数量多时,学会还价
情境四:来呀,快来买呀!你瞧,大家都在买,你也快来买呀。买多了,我可以算便宜一些。你们瞧,这种圆珠笔一支一块钱,买三支的话,我只算你两块五,怎么样?(引导全班同学参与,学会还价)
5。小组合作,模拟购物
(每组四人,两人当售货员,两人当顾客)
四、文明顾客人人夸
1。一生表演
一生边喝酸乳边进超市:“哇,好多新文具呀!”说完他随手扔掉盒子,开始东翻西拿,并不断地打开。与此同时,他的话还连续不断:“这支圆珠笔跟李明的一样,写写看。”“这块橡皮香不香呢,撕下来闻闻。这个文具盒不错。”
2。同桌讨论:那个小朋友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为什么?
3。小结:我们人人都应该做文明的小顾客,当合格的小公民。
五、争当优秀售货员
1。示范表演:怎样做才是一名优秀的售货员。
2。全班同学当售货员,自由选择对象去推销自己的一样文具。
3。交流经验:哪些同学把自己的文具成功地推销出去了?说说你是怎样把你的文具推销出去的?
六、总结方法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总结:买东西时要会说、会问、会辨认、会还价。
七、拓展延伸
回家后,请大家自己到超市、商店、小摊或者市场上去买东西。比一比,谁能买到既满意又便宜的商品,我们将授予他“购物小能手”的荣誉称号。
出示课件:走向社会,做生活的小主人。
【案例分析与点评】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训练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可见“听”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听”的训练往往被重视。但这一听力训练的内容却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本案例巧妙地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和学生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先想再说,有利于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述自己想要说的意思。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解释、说明自己想要购买的东西。在言语交际实践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购买愿望。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领悟:遇到困难时,学会主动交际;面对不同情境时,要学会应对。学生走向社会,必将面对各种形式的推销。教孩子学会辨认推销员的“话”的教程中蕴藏着“学会生存”的理念。交际中,所有的学生为一方,教师为另一方,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有利于其共同解决问题。案例中,“还价”也是购物的一种基本技巧。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也就学会了还价,避免了简单的说教。
在本例案中,角色表演真实地再现了个别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引起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作为观众,换个角度就会有所发现,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平时是否有这种行为。同桌讨论的过程,既是行为评价的过程,也是语言训练的过程。先让一位学生示范如何把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再让全班同学去推销自己的文具,也体现了训练的坡度。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去买文具或卖文具,这样学生就能同时体验两种不同的情感。而且,卖什么文具,卖给谁都没有限定,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善于引导学生从“卖”的角度来总结、积累“买”东西的经验。教师示范,学生仿说,既是对买东西技能的指点,也是对学生语言训练的过程。回归生活,进行开放性的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
(二)语文学科“对话体悟——内省生成”学习方式案例
叩问爱情
——《给女儿的信》教学实录[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