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词汇
普通话除了要求语音标准之外,还要注意词汇的规范运用。词汇也是普通话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如果只注意语音标准而忽视普通话词汇的规范运用的话,也会引起交际障碍。在普通话测试中,如果词汇使用不规范会扣分,从而影响普通话等级的成绩。作为教师,在运用普通话教学时,更要注意词汇的规范性,能否使用正确、规范的普通话词汇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标准之一。
一、正确运用普通话词汇应注意的问题
(一)用词注意规范
在口语交际以及教学中,使用词语时应该有规范意识,避免用错普通话已有的词语或生造词语,注意用词的规范化。用错普通话已有词语指的是用词不恰当、词义误解误用、成语误用等。生造词语,主要包括生搬硬套词语(如,仿照“日本料理”,而生造“广州料理”)、随意编造缩略语(如,把“大学教育”缩略为“大教”)、随意用谐音肢解成语(如“默默无蚊”“鳖来无恙”)等。另外,现在的年轻人还要注意,在正式场合不要随意使用没被普通话吸收的网络用语。
(二)避免使用方言词语
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虽然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但词汇方面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广东地区三大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由于方言区的人对自己方言词汇比较熟悉,对于相关概念的表达,往往不自觉地选择方言词语,从而影响与其他方言区人的沟通,这也是普通话不标准的表现。例如,广州人喜欢把“五分钟”说成“一个字”,一刻钟就是“三个字”,这样使得初来广东的外省人不解其意。
二、普通话和广东方言的词汇差异
(一)词义相同,词形不同
即相同的概念,普通话与方言的表达形式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形式完全不同
小孩儿(普通话)——细路仔(广州话)、细人欸(梅州话)、囡仔(潮汕话)
孔(普通话)——隆(广州话、梅州话)、空(潮汕话)
按(普通话)——揿(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吃(普通话)——食(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刚刚(普通话)——啱啱(广州话)、头先(梅州话)、堂早(潮州话)
2。构词语素不同
下雨(普通话)——落雨(广州话)、落水(梅州话)
家具(普通话)——家俬(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明年(普通话)——出年(广州话、梅州话)、夜年(潮汕话)
脸盆(普通话)——面盆(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后天(普通话)——后日(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钥匙(普通话)——锁匙(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3。音节数目不同
名字(普通话)——名(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面条(普通话)——面(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纽扣(普通话)——纽(广州话、潮汕话)
尾巴(普通话)——尾(广州话、潮汕话)
袜子(普通话)——袜(广州话、潮汕话)
明亮(普通话)——光(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4。语素排列顺序不同
客人(普通话)——人客(广州话、梅州话、潮汕话)
力气(普通话)——气力(广州话)
要紧(普通话)——紧要(广州话)
拖鞋(普通话)——鞋拖(潮汕话)
热闹(普通话)——闹热(潮汕话)
台风(普通话)——风台(潮汕话)
(二)词形相同,词义不同
即普通话和方言的形式相同,表达的意义不同或有差异。主要有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