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播放到样车成功穿越模拟戈壁路段的镜头时,会议室响起一片惊叹。
“这意味着什么?”李野面向众人,“意味着我国首款高端重型卡车,即将诞生。它不仅能替代进口,还能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
掌声雷动。
尚宾激动地站起来鼓掌,连一向冷漠的纪检干部也频频点头。
就在此时,曲司突然开口:“李野同志,成绩固然可喜,但我有一个疑问??如此庞大的项目投入,是否有足够的审计监督?是否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风险?”
语气平静,却暗藏锋芒。
李野看着他,淡淡一笑:“这个问题很好。我可以明确回答:截至目前,项目共支出经费1。87亿元,每一笔均有合同、发票、验收记录可查。原始凭证保存在集团档案馆,欢迎任何部门随时调阅。”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陈特派员:“事实上,为了确保透明,我已经提交了全流程台账。如果有疑点,请提出来,我会当场解答。”
陈特派员微微颔首,未再追问。
曲司却不罢休:“那关于某些人员私自调动资源、绕过审批流程的问题呢?比如马兆先同志以个人名义借款三百七十万一事,是否也应该纳入审查范围?”
此言一出,气氛骤然紧张。
马兆先脸色微变,正要开口,李野已抢先一步:“这个问题我也想谈谈。”
他调出一张图表:“这是卡玛斯项目关键设备进口的时间线。大家可以看到,若按正常审批流程,需等待68个工作日。而供应商给出的最后付款期限只有15天,逾期则订单取消,违约金高达900万元。”
他指着屏幕:“当时,是马兆先同志果断决策,以私人信用筹措资金,保证了设备按时到货。事后,款项已全额归还,未动用一分公款。请问曲司同志,在国家利益与程序僵化之间,您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全场寂静。
曲司嘴唇动了动,终未言语。
李野环视一周,缓缓说道:“我知道,有人担心我们权力过大,怕失控。但我想说,真正的失控,不是来自实干者的手,而是来自旁观者的阻挠。卡玛斯项目走到今天,靠的不是特权,而是夜以继日的奋斗;不是裙带关系,而是千百个普通工程师的名字。”
他举起手中的U盘:“这里面,有两千三百七十六名参与者的名单。他们中有刚毕业的学生,有五十岁仍坚守一线的老技师,也有像金红同志那样,宁愿背负争议也要推动工程前进的管理者。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出现在报纸头条,但他们的心血,铸成了这辆车的每一颗螺丝。”
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最终,陈特派员率先鼓掌。
掌声由稀疏转为热烈,如潮水般涌起。
会议结束后,李野被一群人围住祝贺。他却悄悄退出人群,拨通了阎子的电话。
“准备好了吗?”
“就等你一句话。”阎子声音冷静。
“发出去吧。”李野闭上眼,“把那份资金流转记录,连同录音证据,匿名提交给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
“你确定?这等于掀桌子了。”
“不是我掀的。”李野望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是他们先动的手。我只是,把真相还给该看见的人。”
挂断电话,他走上天台。寒风凛冽,却吹不散心中的火焰。
远处,工厂烟囱升起袅袅白烟,与蓝天交融成一片希望的颜色。
他知道,风暴即将来临。
但他也相信,只要脊梁不弯,中国人自己的重卡梦,终将驰骋在祖国的大地上,驶向世界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