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他们可知道“野人”和本地小国是如何的待遇,那还不如家畜,随随便便就能抓来杀了。

也有的虽然害怕,却又不甘心,犹豫良久,终究是留下了。其实终究是心存侥幸的,认为朝廷不可能真的放着他们不管。

但其他地区的百姓若是也要自立……那就要以造反论了,或者他们也能去那两片弃地。

这两座城市竟渐渐成了两座三不管的城市,老实生活的百姓都光了。

其他城市在新的规划中发展,小月亮重操旧业,开始研究起了植物。

这一年西部两州旱情初现,有大臣提议提前准备赈灾粮草。但颛孙恬义上了一本奏章《低价官营粮稳灾疏》。

——不要在大灾发生时,才给百姓免费的救济,可以在灾情发生前,便开始按照百姓的户籍,每月出售定量的低价粮食,这样更能稳定百姓与人心。

且低价粮食不仅只能以银钱购买,棉线、布料、鸡鸭蛋等,皆可换粮。

此举可安民心,还可抑囤积。

众臣:“……”

西部旱灾之情初现,先朝那边跑的,正是大粮商。

真有旱情,西部必定无粮,但却又不会缺粮。百姓的缸是空的,朝廷的仓是空的,大商人的库里,却必定堆满了粮食。

户部侍郎:“陛下,咱们仓中的米,即便都换成豆,也撑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还是颛孙恬义自己说的:“陛下,西南有粮。臣请以西南之粮,低卖于遭灾之州县,以粮换税。”

“陛下,此举不可。”“陛下,此举看似惠民,实则害民,其中花费巨大。”

“陛下,臣以为,此举大善!”“陛下,此举宜选忠直勇毅之人负责。”

大臣们闹起来了,此起彼伏的皆是“陛下!”之声。

英王稍微侧身看着朝臣,神情复杂。因为下面出言反对的大臣,除了户部的之外,其余大臣的籍贯多为旱情初现之地,明明不久之前他们是最着急赈灾之事的。

户部反对很好解释,粮食不过户部了。刮不刮油水且先放下,这是一次对户部的严重分权。

若这次事成了,那有一必有二,以后还会出事。

不过,他们反对的不是赈灾,而是“隐户”。

大楚既有人头税,又有土地税,功名与爵位可有一定数量的田亩免税(数量不夸张),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混乱,因为人头税和土地税的下面,还有各种名目的十几种税,再加上各地私设的,最少有个火耗。不能说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但老百姓掰着十个指头数不过来了。

甚至有些地方故意把税赋的名目设立得艰涩难懂,民夫民妇连念都不念好,条条税赋还都如此,交税的时候老百姓就记不住自己交还是没交了。

但百姓也不是傻子,是能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的。又或者纯粹是感觉到税赋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时候瞒报人头,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所以百姓极少分家开户,户籍上写就三口人,实际上十三四口的大有人在。

至于富户、地主瞒报,这就更不需要解释了,他们更不乐意交税。且大楚其实是有规制的——民户蓄奴不得超三人。

其余功名与爵位等级,奴婢人口自然也同样有规制,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京城的大户人家,主宅里蓄奴,外头庄子上更是奴婢成群,这数量就没有不超的。

这五岁以上,按照户口低价买粮,即使有限制,但粮店门口和衙门门口的队伍,得排疯了。

蓄奴颇多的大户人家要不要这口粮食?单独拿出来不多,但积攒起来,这数量可不少啊。更何况,凭什么好处都是让泥腿子占了?

可这奴婢的粮……算谁的?

主家掏钱买,按理说该算是主家的。可这点钱,难道奴婢出不起吗?难道就不能自己掏钱买,自己吃喝吗?但各个奴婢都有自己的粮,开火怎么算?只稍微一想,麻烦事就一箩筐。

这事情弄不好,是要让奴婢生怨气的。

元烈帝看着下面的大臣闹,闹到后来,果然又是一场抓头花……抓乌纱之战。

颛孙恬义那大光头,具有决定性的优势,就是有些晃眼。元烈帝遮住眼睛。

这次元烈帝没叫殿前武士,很放松地在看戏。因为这是一场“秩序与规矩之战”,文武大臣都没用真功夫——文臣没挠,武将没捶。这一场战斗,其实在于双方都需要时间思考对策,骂不出太多词了,闭嘴打架比较方便。

战斗结束,各自归位。

“为何不直接赈灾呢?何必多此一举?”

“趁着旱情,引百姓修水渠、河道,以工代赈也好。”

“陛下,既已是赈灾,何必又让百姓掏钱呢?此举实在有失仁德。”

第170章(捉虫)粮店

书友推荐: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误入官路私吻蝴蝶骨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无敌从觉醒武器大师开始望门娇媳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认知性偏差被嫡姐换亲之后下乡的姐姐回来了官婿美人香陈放顾静姝房客(糙汉H)官道之权势滔天娘娘总是体弱多病只是不小心发现她是卧底而已(强取豪夺)垂涎龙凤猪旅行团
书友收藏:官婿美人香全文完结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娱乐春秋(加料福利版)非常权途妖狐退魔巫女的紧缚劫难龙族堕落调教官途:权力巅峰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潘多拉的复仇以你为名的夏天听说你暗恋我神祇觉醒:谁说东方没有神明?触手怪她只想生存医道官途女神攻略调教手册蝶变我的年轻岳母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