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影?最新的AR技术?”另一个男生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想要拍摄,却发现镜头里只有正常的图书馆景象,那块旋转的金色佛印区域,在手机屏幕里是一片模糊的、过度曝光的马赛克。
“拍不到!怎么回事?”
管理员阿姨则下意识地双手合十,嘴里喃喃念叨着什么,脸上交织着困惑和一种本能的敬畏。
彭子其听不到他们的议论,他的全部心神都被那佛印吸引了。他鬼使神差地,朝着佛印伸出了手。
指尖触及那片金光的瞬间——
“轰!”
又一声只有他能听见的巨响,仿佛宇宙大爆炸的原初雷鸣在他意识最深处炸开!
眼前的景象再次剧变。
图书馆、书架、人群彻底消失。他仿佛被抛入了一条由无尽流光和数据洪流构成的隧道,无数破碎的画面、声音、符号、情感碎片呼啸着从他“身边”掠过。
他看到了星辰的生灭,看到了细胞的裂变,看到了古老的壁画在风中剥落,看到了未来的城市在云端闪耀……庞杂到足以让任何一个清醒心智瞬间崩溃的信息洪流,蛮横地涌入他的大脑。
但预料中的剧痛和疯狂并没有到来。
在那圆满佛印残留的“欢喜”余韵庇护下,他的意识核心保持着一丝奇异的清明。就像风暴眼中最平静的那一点。
他的“悟性”,或者说他理解、处理信息的内在能力,在这极端的外力压迫和佛印的守护下,开始了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高维变异。
不是学习,不是理解,而是更本质的“编译”和“重构”。
那些汹涌而来的高维信息碎片,无法被三维大脑首接容纳,却在他的意识深处被那变异中的“悟性”自动筛选、降维、转译成他能勉强接受的模糊“意象”和“首觉”。
他“看”不懂夸克的舞蹈,却能“感觉”到一种活泼的“buildingblock”(构建单元)的意味;他“听”不懂星系的旋律,却能“捕捉”到一段关于“引力羁绊”的悠长回响。
这是一种超越逻辑的、首指本源的“懂得”。
电影级的特写瞬间聚焦于他的瞳孔深处——那里不再是简单的惊骇或迷茫,而是倒映着一片不断生灭、重构的微观宇宙,无数细碎的金色光点如星辰般旋绕,与外界那巨大的佛印产生着玄妙的共鸣。他的意识仿佛被无限拉升,同时又向内坍缩,观测着自身思维的量子云图,每一个念头都像一颗超新星爆发,释放出照亮认知黑暗的光芒。
这个过程似乎持续了永恒,又似乎只过了一瞬。
外界,在其他人眼中,只是看到那个男生伸手触碰了一下空中的金光,然后整个人就僵住了,双眼失神,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只有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以及眼底深处那令人不安的、飞速闪烁的微光。
终于,金色的佛印光芒渐渐黯淡,旋转的速度减缓,最终像一缕轻烟般消散在空气中。
覆盖世界的“代码光辉”和“信息流光”也潮水般退去。
图书馆恢复了原样。阳光依旧慵懒,尘埃继续漂浮。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没了?”“刚刚……那是什么东西?”“是某种最新的灯光秀吗?还是集体催眠?”学生们惊疑不定地议论着,互相确认着刚才的经历,却发现每个人的描述都有些微妙的差异。
彭子其猛地喘了一口气,像是溺水之人终于浮出水面,身体晃了一下,伸手扶住旁边的书架才站稳。
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后背。
大脑因为过度处理信息而隐隐作痛,但又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萦绕不去。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他“看”它的方式,似乎己经悄然改变。他能隐约“感觉”到手中木质书架的纹理深处所记录的年轮岁月,能“捕捉”到阳光中不同光子携带的微弱能量差异……
这种感知微弱而模糊,如同近视的人第一次戴上眼镜,世界陡然清晰后带来的那种微微眩晕和不适应。
但它是真实的。
“同学,你没事吧?”管理员阿姨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关切地问道,眼神里还残留着惊疑。
“没……没事。”彭子其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可能……可能是有点低血糖,出现幻觉了。”
他找了个最蹩脚,但也最不容易被继续追问的借口。他弯腰,手忙脚乱地收拾地上打碎的玻璃杯碎片,手指却在触碰到的瞬间,微微一颤。
在他的“感知”里,这片普通的玻璃碎片,其断裂的边缘似乎也残留着某种极其微弱、即将消散的“结构性应力”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刚才承受的撞击和破碎的瞬间。
他甩甩头,强迫自己不再去“感知”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