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1951年5月6日清晨,湄南河三角洲的雾气还未散尽,泰境战场的硝烟己随着第一缕阳光升腾。经过前五日的激战,100个师的兵力己在泰国境内撕开多处缺口,新增编的系统第107、108师于5月5日夜抵达仰光,连夜完成整编后,于次日清晨加入作战序列,使总兵力增至102个师。,其中20个师继续驻守仰光、毛淡棉、曼德勒等关键要地,筑牢后勤补给线,其余82个师兵分西路,如西柄利刃,继续向泰国腹地突进。
北路军团(32个师):清迈府的橡胶林拉锯
北路军团指挥部设在清迈府北部的夜丰颂县,赵峰站在临时搭建的瞭望塔上,手里捏着一份标注密密麻麻的地图。5月6日拂晓,他对着电台下达指令:“系统第1至5师沿107国道正面推进,目标清迈市护城河;突击第1至10师从西侧绕至清迈市南郊,切断英军第7旅的退路;系统第6至10师与突击第11至22师殿后,清剿己占领区域的散兵。”
系统第1师的装甲车队在晨光中启动,履带碾过橡胶林间的土路,将沉睡的乳胶碗震得轻晃。士兵们抱着步枪坐在装甲车上,枪托上裹着从当地胶农那里买来的橡胶皮,既能防滑,又能减弱碰撞声。至中午,先头部队抵达清迈市护城河沿岸,河面宽约30米,英军在对岸筑起沙袋工事,机枪巢像黑窟窿般对着河面。“工兵营,架浮桥!”系统第1师师长一声令下,十艘折叠式冲锋舟迅速充气,士兵们冒着对岸的零星枪声,将舟体拼接成三段,再铺上钢板——两小时后,三座浮桥横跨护城河,装甲车轰鸣着碾过桥面,履带溅起的水花与枪声交织成一片。
突击第1师的推进则隐蔽得多。他们在胶农的指引下,穿过密不透风的橡胶林,树干上悬挂的胶碗盛着乳白色的乳胶,顺着导流槽缓缓滴落,与士兵们的汗水混在一起。5月7日凌晨,他们摸到清迈市南郊的英军弹药库,用炸药炸开围墙,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英军第7旅仓促回援时,正撞上系统第5师的伏击,双方在橡胶林里展开白刃战,刺刀捅进身体的闷响、橡胶树被撞断的脆响、士兵的嘶吼声搅成一团。至当日黄昏,英军第7旅溃散,清迈市外围防线彻底崩溃。
接下来的三天,北路军团向清迈市主城区推进。系统第10师负责肃清市中心的殖民建筑群,那里的英军依托哥特式楼宇顽抗,士兵们不得不逐屋争夺。突击第15师则清剿周边县域,5月9日拿下最南端的达府边境重镇,将清迈府与缅甸掸邦的通道完全控制。至5月10日,清迈府85%的土地己插上旗帜,包括清迈市全部主城区、12个县镇及23片大型橡胶林,仅西南部的茵他侬山区仍有小股英军躲藏在山洞里。经测量,己占领区域约8600平方公里,占泰国总面积的6%,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086%。赵峰在指挥部的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红圈,标注“85%”,旁边写着“5月12日前拿下茵他侬山”。
东路军团(22个师):呵叻高原的碉堡攻坚战
呵叻府的考艾山像一头伏卧的巨兽,英军在山间修筑了37座碉堡,构成交叉火力网。5月6日清晨,陈思远站在山脚下的菠萝田里,用望远镜观察着最前沿的3号碉堡——那是个混凝土浇筑的圆形工事,顶部覆盖着厚木板和沙袋,机枪口正对着山下的开阔地。“系统第25师的炮兵,把炮推到菠萝田后面,距离2800米,瞄准3号碉堡的射击孔!”他对着电台喊。
六门榴弹炮被士兵们推着穿过菠萝田,翠绿的菠萝叶扫过炮身。“放!”随着口令,炮弹呼啸着升空,在3号碉堡顶炸开,混凝土碎块混着沙袋倾泻而下。硝烟散去后,射击孔没了动静。“突击第21师,上!”陈思远挥手下令,士兵们像猎豹般冲上山坡,手里的冲锋枪喷吐着火舌。没想到碉堡里还有残敌,一阵机枪扫射逼得他们趴在坡上,泥土溅了满身。“扔烟雾弹!”班长喊道,橙黄色的烟雾升腾起来,士兵们趁机冲到碉堡脚下,将炸药包塞进射击孔——随着一声巨响,3号碉堡塌了半边。
攻克考艾山的碉堡群用了整整两天。至5月8日,东路军团终于控制山间要道,开始向呵叻市推进。呵叻市是东部重镇,英军将市政府大楼改造成指挥部,西周挖了三米深的壕沟,灌满了水。系统第21师的士兵在夜色中扎起数百个稻草人,穿着军装立在壕沟外,吸引英军火力,而突击第25师则在另一侧悄悄架起浮桥。5月8日黎明,当英军还在对着稻草人扫射时,系统第21师己从浮桥冲过壕沟,占领了市政府大楼。
接下来的两天,东路军团清剿周边县域。呵叻高原的红土黏性极大,士兵们的军靴上总粘着厚厚的泥块,行军速度放缓不少。5月10日,他们拿下东北部的玛哈沙拉堪县,至此己控制呵叻府60%的土地,包括呵叻市全部城区、9个县镇及考艾山大部分区域,面积约6200平方公里,占泰国总面积的4。3%,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061%。陈思远在作战日志上写下:“碉堡易炸,红土难行,明日调10辆推土机开道。”
西路军团(18个师):湄南河沿岸的街巷争夺
周明的指挥部设在湄南河上的一艘改装炮艇上,5月6日清晨,他站在甲板上,看着朝阳给河面镀上金箔。“系统第31至35师沿湄南河东岸推进,目标吞武里区;系统第36至40师走西岸,攻向曼谷老城区;突击第31至47师(新增2个师后扩编)肃清沿岸卫星城镇,别让英军抄了后路。”
东岸的吞武里区是曼谷的粮仓所在,英军在这里布下了不少狙击手。系统第31师的士兵们学着当地渔民的样子,坐着长尾船靠近码头,船身窄小灵活,在河道里穿梭自如。当英军的狙击手还在盯着陆路时,士兵们己从码头后巷登陆,冲进粮仓。仓库里堆满了大米,英军士兵正往麻袋里装粮,想趁乱运走,被突然闯入的士兵们堵了个正着,双方在米堆里扭打起来,白花花的米粒撒了一地。
西岸的推进则要面对密集的街巷。曼谷老城区的建筑多是木质结构,英军依托房屋顽抗,士兵们不得不逐屋清理。突击第35师的一个班在巷战中发明了“火攻”——往屋里扔燃烧瓶,逼英军出来。5月9日午后,系统第38师终于攻占大王宫,士兵们小心翼翼地穿过玉佛寺,佛像前的供灯还在燃烧,他们特意派了一个排守在殿外,严禁士兵触碰文物。至当日黄昏,曼谷市50%的区域己被控制,包括大王宫、唐人街、政府大厦等核心地带。
5月10日,西路军团转向周边卫星城镇。突击第47师在北榄府遇到小股英军抵抗,半小时就解决了战斗。经统计,西路军团己占领曼谷及周边府县55%的土地,面积约5600平方公里,占泰国总面积的3。9%,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056%。周明站在炮艇甲板上,看着夕阳下的大王宫金顶,对参谋说:“明天让工兵修修被打坏的寺庙屋顶,咱们得比英国人懂规矩。”
南路军团(10个师):南部三府的收尾清剿
普吉岛的椰林里,马林正指挥士兵们检查阵地。5月6日清晨,系统第41师对普吉岛北部的最后一处英军据点发起进攻——那是个建在悬崖上的灯塔,英军居高临下射击。“突击第41师,从崖壁爬上去!”马林对着电台喊。士兵们腰间系着绳索,像壁虎般贴着崖壁攀爬,子弹从头顶呼啸而过,有两人被子弹擦伤,仍咬牙向上。正午时分,他们终于摸到灯塔底部,从通风口扔进grenades,爆炸声中,灯塔的灯光熄灭了。
拿下普吉岛后,南路军团兵分两路:系统第42至45师清剿攀牙府内陆山区,那里的英军躲在橡胶林和溶洞里,士兵们跟着当地向导,拿着砍刀劈开藤蔓搜索,5月8日彻底肃清该区域;系统第46至50师则进攻甲米府,当地的长尾船渔民主动带路,用渔船载着士兵沿河道突袭,5月9日控制全部沿海城镇。
至5月10日,南路军团己控制南部三府80%的土地,包括普吉岛全域、攀牙府沿海及甲米府主要城镇,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占泰国总面积的5。6%,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08%。因完成阶段性目标,马林按令下达休整令,士兵们在普吉岛的沙滩上搭起帐篷,补充弹药、检修装备,顺便帮渔民修补渔网——他们缴获的英军罐头成了慰劳品,沙滩上不时传来欢笑声。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