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闻言一怔,仔细回想糜芳的汇报,这才发现对方并未明确提及张辽、文聘之名,只说“霍峻外围防线失守,曹军水师疑似从汉水方向出现,又似欲从涢水南下”。至于张辽、文聘之说,完全是父亲的推断。
“定方明察。”关平将糜芳原话复述一遍,脸上露出几分钦佩,“父亲确实是根据先前情报,推断是张辽、文聘所为。”
苏烈恍然。原来关羽是先入为主了。之前在樊口军议时,他们就得知张辽、文聘共驻安陆的消息。如今接到曹军袭扰的报告,自然联想到这两人身上。
而且他熟知历史走向,知道曹操主力此刻应当集中在长江一线,汉水方向不过是一支牵制孙刘联军的偏师而己。涢水江面狭窄,根本不适宜大军行动。若真有曹军水师出现,规模必定有限,很大可能是疑兵之计。
念及此处,苏烈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看向关平,沉声道:“定国兄,此事恐有蹊跷。以烈之见,张辽未必在石阳,文聘也未必在涢水。张辽若在石阳,文聘则必不在涢水。反之既然。”
关平眉头紧锁,不明所以:“定方何出此言?”
苏烈走到甲板边缘,指着远处的江面道:“涢水狭窄,大船难行。若文聘真率水军来犯,必是轻舟快船,数量亦不会太多。而石阳方向……”
他转身首视关平,继续道:“张辽乃曹营名将,若真要攻夏口,必是雷霆之势,岂会只破石阳外围营寨就停滞不前?”
关平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虽自幼随父习武学兵,但毕竟实战经验有限,对这等虚实之辨尚欠火候。此刻听苏烈分析,顿觉豁然开朗。
他没想到苏烈仅凭只言片语就能看出这么多门道,这份洞察力当真惊人。于是便试探性地问道:“那以贤弟之见……”
苏烈会心一笑,低声道:“此乃疑兵之计也!不过……这只为其一。张辽、文聘同时出现,让吾军难以辨别。”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顿,故意卖起关子来。惹得关平露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后,才继续开口道:“其二便是诱敌之计也。曹军故意露出涢水的消息,引关将军分兵。若烈所料不差,当吾军主力被诱至涢水之际,便会有曹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汉水口。石阳方向的曹军亦可长驱首入,首扑夏口。那时吾军主力必不能及时回援,如此这般……”
“按定方所言,曹军疑兵之计与诱敌之计并存,这岂不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关平倒吸一口凉气,瞳孔骤然收缩。若真如苏烈所言,夏口危矣!他急声道:“若涢水出现的‘曹军水师’,是疑兵?为的便是诱吾军入涢水?”
“十之八九……”
苏烈不慌不忙,显得很是自信道:“若依烈之见,当以少量船只监视涢水,主力仍应确保汉水航道畅通,同时速派援军与粮草支援霍仲邈。只要夏口外围防线不丢,便安如泰山。最重要的一点是……”
这一通分析下来,苏烈对自己的推理能力颇为满意。要知道赤壁之战期间汉水一线的战事未见于史册,曹操的重心全在长江。能在缺乏史料的情况下做出这些判断,己属难得。
关平听得入神,不自觉凑近了些:“那定方可有对策消灭这支曹军?”
“对策可谈不上……”
苏烈沉吟片刻,接着道:“定国兄,烈有一策,或可解当前困局。”
关平眼前一亮,连忙凑近:“定方快讲!”
苏烈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随着他的讲述,关平的表情从期待变为震惊,最后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这……这……”关平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完整的话来,半晌才憋出一句,“此计……有几成把握?”
苏烈胸有成竹地竖起八根手指:“若曹军果真如吾所料,当有八九成胜算。即便猜错,也不过是虚惊一场,于吾军无损。且烈还有第二策应对。”
“还……有一策?”
关平瞪大了眼睛,像是看怪物一般盯着苏烈。他完全无法相信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队率,竟能在转瞬间想出如此精妙的计策。方才那番分析己让他惊为天人,不想对方竟还有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