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关平显得很是迫不及待,“愿闻其详!”
苏烈微微一笑,道:“第二策是……”他附耳对关平低语了一番。
关平听完,脸色变了又变:“这……这太……”他搜肠刮肚,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苏烈的第二套方案与第一个相比毫不逊色,将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周全,可谓算无遗策。
“定国兄,可是觉得此计太过冒险?”苏烈问道。
关平摇了摇头,沉声道:“非也。只是……不知定方这脑袋是如何长的?短短片刻就能想出这许多妙计。”
对此,苏烈沉默不语。
“定方……可还有他策?”关平突然鬼使神差地又问了一句。
“自然有。不但有第三策、第西策……还有第五策、第六策……”
苏烈自信一笑,掰着手指数道:“张辽、文聘无论采取何种策略,吾等皆有应对之法。若曹军这般行动,吾等便如此应对;若彼那般变化,吾又可这般周旋……且每种计策的成功率都在八成以上。”
他随即又接连说出五六种应对不同情况的方案,都将各种可能的情况考虑得甚是周全。每说一个,关平的眼睛就瞪大一分。
“定方既己算无遗策,为何还说只有八九成把握?”
苏烈闻言,差点笑出声来。这位关将军的长子,未免太过天真,打仗哪有十成把握的事?
他轻叹一声,正色道:“定国兄,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纵使机关算尽,若天不亡曹,吾等又如之奈何?”
关平怔怔地望着苏烈,良久才长叹一声:“《三十六计》虽妙,仍不及定方‘还有一计’。”说罢郑重地向其躬身一礼,“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春秋》十年。平受教矣!”
苏烈见状,连忙还礼:“定国兄,当真折煞烈矣!”
关平首起身,神色复杂地看了苏烈一眼:“方才之言,平当转告父亲。粮草之事,便拜托定方了。”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去,背影中透着几分迫不及待。若将这番谋划禀报父亲,或许能改变整个战局。
看着关平离去的背影,苏烈嘴角微扬。
他之所以能迅速拿出这么多方案,除了自身天赋外,更因早与诸葛亮讨论过汉水防线的战略。如今不过是结合实际,将之前的“正确答案”稍加变通而己。
而且苏烈知道,自己这番表现,定会让关羽另眼相看。而更让他期待的是,不久后就能见到那位传说中的常山赵子龙了。
诗曰:
汉水烽烟起战云,曹军诡计乱纷纷。
疑兵暗度涢江月,诱敌虚张石垒尘。
帷幄能筹千里策,疆场可破万重屯。
少年自有凌云志,敢向青天论古今。
作者“风水葬书”推荐阅读《三国之汉末风云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