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学案导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
双流中学戴荣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双流中学全面推行“学案导学”模式的环境下,本文从学案编排到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学案导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案导学;学案;优势
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技术的素质教育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主要的指导思想。鉴于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学习过程以“任务型”为主的特点,不仅为教师由“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一角色的转换提供了前提与保障,也为尝试着进行“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便利。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些理论为学案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学案即导学方案,是信息技术全组老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它是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学案导学”是指教学中,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编写出一份学案,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教案重在教,学案重在学;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学案以学生为中心;教案强调“给予”,学案强调“拿来”;教案侧重“学会”,学案侧重“会学”;教案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学案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怎样来编制学案
首先,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但不是任意教学内容均可用此法;其次,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最后,在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笔者以为:一个较为合理与完整的学案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学习目标是方向,是动力。因此,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比如,在“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是:①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②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③了解IP地址的管理方式及IP地址资源的分配情况。
2。知识构成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三个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比如,“IP地址及其管理”一课中:以IP的概念为主线,再逐步深入与IP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如子网掩码、IP地址的分配等,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典型范例)等。比如,IP地址的格式、分类,是什么子网掩码等。基本操作技能则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相关操作的一般要求。比如,如何查询、设置自己电脑的IP地址,如何识别自己的IP地址属于哪一类,如何利用子网掩码来划分网络号和主机号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或复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解、理解与掌握。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操作练习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与操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演示。同时,可以引用一些现成的网络资料及相关范例,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印证。
3。学习方法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操作方法、自主学习、任务探究、小组协作等。比如,在学习“IP地址及其管理”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以下学习方法:①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②小组协作式学习法;③自主学习法。
4。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信息技术学科一般有选择题和操作题。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是课下作业。
(三)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从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出发,以“IP地址及其管理”为例,浅谈一下学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IP地址及其管理”学案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
②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
③了解IP地址的管理方式及IP地址资源的分配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以IP的概念为主线,再逐步深入与IP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如子网掩码、IP地址的分配等,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克服畏难情绪,体会到学习理论的快乐,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找到合适的方法。
②认识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