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页。
[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22页。
[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0页。
[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0页。
[8]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1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页。
[1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16页。
[1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页,第147页。
[1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页。
[1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7页。
[1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0页。
[1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0页。
[1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3页。
[18]延安新教育学会编:《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大连,大连大众书店,1947年版,第112页。
[2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33页。
[2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2页。
[2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842页。
[2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06页,第733页。
[2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97页。
[2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88页。
[2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2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41页。
[28]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57页。
[29]延安新教育学会编:《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1947年版,第67页。
[3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1页。
[3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7页。
[3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09页。
[3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36页。
[3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