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rtinusJ。Langeveld。HowdoestheChildExperieheWorldofThings?Phenomenology+Pedagogy,AhumanSalVol。2,215。
2。Maxvaorienologyinada,PublishedinEncyclopaideia,revistadifenomenologia,pedagogia,formazioumn,1999。
3。eAdamsandMaxvanManeheSageEncyclopediaofQualitativeResearchMethods,2008。
4。Levering,BasandVanManen,Max。PhenomenologithropologyiherlandsandFlanders,PhenomenologyWorld-wide,Dordrecht:KluwerPress,2002。
5。MaxvanMaii:TheUltrechtStergeVol。10,No。11978-1979。
五、著作
国内:
1。宁虹等:《教育研究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倪梁康:《意识的向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洪汉鼎:《现象学十四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尤西林:《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叶秀山:《思·史·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8。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9。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欧阳光伟编著:《现代哲学人类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1。韩潮:《海德格尔与伦理学问题》,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2。尤西林:《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13。张廷国:《重建经验世界——胡塞尔晚期思想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14。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5。王庆节:《解释学、海德格尔与儒道今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6。邓线平:《波兰尼与胡塞尔认识论思想比较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7。高秉江:《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8。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19。陈嘉映:《哲学科学常识》。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20。张祥龙:《海德格尔传》。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1。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国外:
1。派纳:《理解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5。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