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箱庭制作过程本身可以培养ADHD来访者的自主和自控能力,制作好的作品可以让来访者体验到成就感和控制感,这无疑提高了来访者的自尊水平,而这些正是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所缺少的。
第五,箱庭的非言语性和非技巧性降低了ADHD来访者对被评价的担忧,促使他们发挥自我能动性和创造力,体验到更多的价值感。
第六,沙、水、玩具等无意识心象为ADHD来访者联系内部和外部世界提供了媒介,同时为实现深层治愈提供了可能性。个案的内在自我能量得到加强,从而实现对其内在世界的掌控。可以认为这是箱庭疗法能够成为治疗ADHD儿童的有效方法的最重要原因。
三、ADHD儿童箱庭作品的特征
箱庭疗法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箱庭疗法的基础研究,二是箱庭疗法的个案研究。基础研究主要是箱庭疗法本身在理论、设置、影响参数变量、特殊群体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对特殊人群进行箱庭作品的特征研究,有利于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这类人群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质,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所以,我们一直倡导对各类特殊人群进行箱庭作品的特征研究。
以下是我们对ADHD小学生的箱庭作品特征进行的研究。我们主要考察ADHD小学生的箱庭作品特征,为进一步使用箱庭疗法治疗ADHD提供信息和线索。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设计,对两组被试的初始箱庭作品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学生相比,ADHD小学生的箱庭作品呈现如下特征:①箱庭玩具的使用数量和种类较多,多使用动物、交通工具、军事工具等能量强大的玩具类型,作品多呈现混乱无组织的场景;②箱庭作品多呈现创伤主题,如战争、车祸等;③在箱庭作品中大幅度动沙,甚至是破坏性动沙,情绪色彩明显;④箱庭制作时间很长,玩具移动频繁,作品会占满整个沙箱,甚至放在沙箱的边缘;⑤作品整合性较弱,流动性较弱,动力性较强,破坏性较大。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初始箱庭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DHD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症状表现,为进一步的心理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和线索。
(一)整合性
图8-1是一位ADHD小学生创作的,制作时间为54分钟,玩具总数为104件,空间的使用是占满,玩具的摆放非常拥挤以及混乱。图8-2是一位普通小学生创作的,制作时间为26分钟,玩具总数为64件,空间的使用是占用23空间,可以看到被试摆放的玩具是为了一个主题(“家园”)服务的,看起来井然有序,十分舒服。
图8-1ADHD小学生作品:丰富多彩的城市
图8-2普通小学生作品:我们的家园
相对于普通小学生来说,ADHD小学生在最后取名字的时候大多会犯难,不知道该取什么样的名字,因为他们看见自己制作的作品是多主题的。相对于普通小学生,ADHD儿童的作品的整合性较弱。
(二)充实性
ADHD小学生的作品占满空间的同时还会将玩具摆在边缘,玩具的种类有人物、动物、植物、食物、建筑物、交通工具、军事工具、卡通动漫、矿物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玩具,可是给人的感觉不是充实的,反而觉得被试的心理是混乱的,没有得到滋养的。普通小学生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玩具的种类比较多,给人的感觉是充实的,作品中有玩的、休息的、居住的地方,非常丰富,觉得被试的心理是受到滋养的。
相对于普通小学生来说,大多数ADHD小学生的箱庭作品的种类以及数量较多,可是创作出来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单一的、不丰富,充实性较弱。
(三)动力性
ADHD小学生选用的玩具多是一些交通工具,如警车、轰炸机、飞机、推土机等能量比较大的玩具,选用的动物模型多是老虎等能量比较大的玩具,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也比较有能量感。普通小学生的作品里有水域、茂盛的树木和盛开的荷花,还有大小不一的各种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生机勃勃。
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动力性都比较强,只是有时ADHD小学生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愤怒的、有破坏力的。
(四)流畅性
ADHD小学生创作的作品可能多会使用栅栏、掩体等来隔断,显得不流畅,而且制作过程会多次移动玩具,给人的感觉是阻断的。普通小学生创作的作品一般较少用栅栏等隔离玩具,一切布局都是流畅的,制作过程也是流畅的,很少出现更改主题等情况。
相对来说,ADHD小学生在制作作品时移动玩具的频次要比普通小学生高出两倍,栅栏、墙等防御和阻拦性的玩具使用相对较多,作品的流畅性较弱。
(五)玩具的使用
玩具是来访者意识和无意识心象的表现以及象征语言。数量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来访者内心的丰富程度,在一次箱庭作品中使用过多或过少的玩具可能反映出来访者不同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被试在制作箱庭时使用的玩具数量总数比较多,特别是在动物、交通工具和军事工具等类别上的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在箱庭作品中,动物类的玩具多象征个体的本能。ADHD小学生有12人放了凶猛的动物,包括老虎、狮子、豹、恐龙、蝙蝠等,这些动物是巨大能量、勇敢、破坏力、战斗力的象征,这反映了ADHD小学生身上的能量是巨大的,有一定的破坏力,与其症状特点是吻合的。此外,ADHD小学生也更青睐使用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轮船等,这些玩具也是内在能量的体现。与对照组不同的是,ADHD小学生在使用交通工具时并不是根据情境需要进行选择的,而是过度使用,甚至用交通工具来表达对峙局面或者车祸等。军事类玩具也是ADHD小学生偏爱的玩具类型,他们常大量使用士兵、战斗机、大炮等。战争常常意味着对抗、死亡、伤害、破坏、攻击和捍卫等,这一方面反映出ADHD儿童内在自我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糟糕的人际关系。
(六)空间的使用
在空间使用方面,相对于对照组,ADHD小学生会将整个沙箱占满,甚至将玩具放在沙箱的边缘,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混乱无序的。沙箱对个体来说既是保护也是限定,对空间的使用表现了ADHD儿童内心巨大的能量以及对能量的释放和调配过程,超越边界的放置则反映了ADHD儿童自我界限的不确定,这与ADHD儿童常不能遵守纪律、与同学相处困难、存在品行问题等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频繁的移动玩具显著呈现了ADHD小学生不稳定的特点。关于ADHD认知机制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一些研究者认为其核心问题是反应抑制缺陷,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是状态调节能力受损。本研究不探讨认知机制问题,但可以看到ADHD儿童认知缺陷在箱庭作品中的反映。同样,ADHD儿童的制作时间显著长于普通儿童,这也与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刺激分散、执行任务不专注等特点有关,一些研究发现ADHD儿童不善于管理、监控自己的时间,抑制功能的缺陷导致非言语工作记忆受损,他们在感受事物后表象倾向于立即消失,使得他们生活在一个时间混乱的世界,好像一个从来不知道时间、不能感受时间的“时间盲”。
(七)沙子的使用
破坏性动沙反映了ADHD儿童的攻击性和创伤的关系联结。沙子作为箱庭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疗的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沙子是母性的象征,有净化和治愈心灵的作用。茹思·安曼认为,沙子和心灵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经历着流动,寻找形态,找到一个新的形态,开始再次流动的过程。ADHD儿童并不抗拒接触沙子,并且在箱庭制作过程中会伴随大幅度的动沙,这呈现出他们内在能量和渴望探索的一面,对沙子破坏性的动作则反映出ADHD儿童内在心灵的不可控性及不稳定性。同样,与沙子的关系也能体现个体与内在自我的联结以及与母亲的联结。ADHD儿童的界限感很差,这反映在他们的亲子关系及社交关系中。接触沙子是个体无意识探索的开始,与沙子的接触可能会触及ADHD儿童无意识的创伤体验,激发更大的情绪反应和发泄需要,因而对沙子的使用带有更多攻击和愤怒的色彩,然而与沙子的互动也能帮助ADHD儿童宣泄情绪和学习调适内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