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要防止流于笨拙。笨拙就是木讷、迟钝,不机敏,不灵活。秘书队伍里少有笨人,笨人不可能当秘书。领导向你交代写作意图,你要能心领神会;领导有时候有些话不好明说,或在某种场合不便说,使个眼色,或者打个手势,你要能懂得什么意思;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应急赶时、情况多变,你要能灵敏反应、沉着应对。所有这些,都容不得半点笨拙,呆头呆脑二百五一个,那还能在秘书岗位混得下去?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关键是不能走极端,该守拙时就要守拙,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的秘书领导才会喜欢。
添彩而不添乱
秘书在领导身边工作,不仅要有服务意识,还要有“添彩”意识。所谓添彩,从总体上说,就是忠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以过硬的素质、良好的业绩,为领导机关、领导同志争光添彩。具体地说,把每一篇重要文稿写好,让领导的思路和主张得以准确、全面地表达,这是添彩;积极建言献策,让领导决策科学可行、减少失误,这是添彩;搞好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让领导的指示、要求得以贯彻落实,这是添彩;在各种场合注意维护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有关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这也是添彩。
当然,秘书为领导添彩,纯粹是出于履行职责、搞好服务,要“添”得恰到好处,合乎需要,不能过头、过分,否则就变成添乱,就会给领导、给工作带来某些不必要的被动和麻烦。比如,有些话领导没有说,就不能添油加醋乱传达,尽管你认为这话可能很精彩很正确,说了可以给领导的威信加分;有些事领导没让做,就别自作主张抢着去做,尽管你认为这事值得做,做了可以给领导的形象加分。尤应注意的是,在服务工作中,要防止好心办错事,给领导帮倒忙,比如生活上搞特殊、收受土特产品、下基层搞超规格接待、为领导亲友办事提供方便等,这就是给领导添乱。反之,在这些事情上严格按规定办,协助领导把好关,就是为领导添彩。
此外,秘书在领导机关、领导身边工作,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领导和领导机关的形象,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谦虚低调、以诚待人,实际上也就是给领导添彩,反之就是给领导添乱。比如,有的傲慢无礼、架子很大,有的背着领导吃喝玩乐、牟取私利,像这样,难道人们只会说秘书素质差吗?当然不是。人们还会由此议论领导,因为你是领导身边的人,即使不说是上行下效,也会说领导教育管束不严。另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秘书不能因为与领导接触多,就向领导乱提个人要求,即使是正常的、合理的要求也不宜多提。比如,个人的提拔任职问题、家庭困难问题等,因为领导也是人,也是讲感情的,你叨咕多了,他就会有心理负担,就会分散精力,实际上这也是添乱。
到位而不越位
人们知道,秘书不是官而只是“吏”,只有职而没有权,或者说,只能为权力正常运行搞好服务,而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盗用权力,否则就容易出问题。这就需要把握好是非界限,在服务工作中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所谓“到位”,就是原原本本、认认真真把领导的意图贯彻好、把领导交办的任务落实好,做到不打折扣,不半途而废,让领导满意;所谓“不越位”,就是不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行事,不做不属于自己做的事情。
“到位”,比较好理解,只要勤奋敬业、精益求精,也完全可以做到。“不越位”,则相对复杂一些、难以把握一些。如果思想意识不健康,或者方式方法不对头,就很容易出现“越位”行为。比如,自作主张乱表态,对某些事情,领导本来尚在考虑之中,秘书在有关场合却抢先表示态度,弄得人家以为是领导的态度,就给领导带来被动;又比如,自我炫耀逞本事,对基层单位这样那样的要求,秘书为了显示自己在领导面前说得上话,擅自做出承诺,结果却兑现不了,就给自己带来麻烦;再比如,歪嘴和尚念歪经,把领导意图理解偏了,或者加油添醋地强调过头了,弄得下级不好执行,甚至还可能给工作带来损失;尤应警惕的是,利用秘书这一特殊身份干预基层单位有关人事安排、插手项目建设等事宜。对类似这些问题,秘书更应摆正位置,严格自律,谨言慎行,防止“越位”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到位”与“不越位”的关系,防止把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尤其要防止把正常的、必需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视同“越位”,该做的不敢做、做不好,缩手缩脚,怕这怕那,造成工作“不到位”。比如,文稿写作中不善于创造和发挥,生怕超越了领导意图;建言献策缺乏主动性,片面认为决策只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该协调处理的事不敢大胆协调处理,生怕视为越权。这些都是因片面理解“不越位”而导致工作“不到位”的表现,也应注意克服和防止。
圆通而不圆滑
有人问:秘书的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有时很容易出矛盾、惹是非,应怎样衔接、协调,既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又把各项服务工作做到位呢?
这的确是值得认真考虑的。服务工作千头万绪,有些事简单易办,有些事复杂难办,尤其是涉及领导权威、班子团结、上下关系等敏感问题,有时候就很棘手。所以,我们办事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叫“圆通”。关于圆通,鲁迅先生在《书信集》中有一句话:“官威莫测,即使无论如何圆通,也难办的。”圆通的本义是通达事理,处理灵活圆满,佛教则解释为不偏倚、无障碍,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需要讲究艺术。比如,甲领导让秘书向乙领导转达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意见,但乙领导不同意,有另外的处理意见,秘书在甲领导面前就不能简单生硬地回复“乙领导不同意”几个字,而要换一种说法,比如:“他认为这件事还需斟酌,您是不是和他直接沟通一下?”这样就能避免领导之间闹摩擦,这种圆通就表现为“委婉”。又如,领导的某项指示需要几个部门共同落实,但由于涉及人、财、物等实际利益问题,部门之间斤斤计较、互相推诿,秘书受命协调督办时,就要设身处地耐心听取各部门负责人意见,努力形成共识共为;若仍然相持不下,就可采取各让一步取乎中的办法,以求皆大欢喜,这种圆通就表现为“折中”。再如,领导因某重点工程受拆迁阻滞而大发脾气,委派秘书前往现场督促,要求立即处理,秘书了解情况后,如果觉得被拆迁户确实对立情绪太大,逼急了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就要一方面要求建设单位继续抓紧做工作,一方面向领导如实汇报,建议给予一定的处理期限,这种圆通就表现为“延缓”,即“事缓则圆”的道理。还有,下面的干部找领导汇报工作、各种有关人员求见领导,秘书如何衔接安排,也要讲究圆通。比如挡驾,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弄不好就得罪人,还挨领导批评。对那些确因工作需要不能挡的,那就不能挡,而要根据领导时间安排和事情的轻重缓急,按立见、待见、约见几种方式排好顺序,免得人家一窝蜂前来坐等,无端浪费时间。对那种不需要见或可见可不见的,那就可以挡,但不能傲慢生硬地以“不行”“领导没时间”几句话打发人家走,这样容易伤人自尊,甚至引发对领导的不满。这时应尽可能灵活些、委婉些,比如:“对不起,领导正好有事要处理,以后再说好吗?”“你这事可以先找分管领导,要不我给你挂个电话联系一下?”“这件事我负责向领导转告吧,结果怎样我会打电话告诉你。”这么一说,多数人都会欣然接受,即使心里不痛快也不好明说。类似这些情况,都需要用圆通的办法去处理。道理其实很简单:工作、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处理方法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当矛盾尖锐对立的时候,一定程度的妥协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有效,更何况工作和生活上的许多事本来就是妥协的结果。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把握这一点,否则就容易把很多事情弄糟。
那么,这种圆通会不会被人看成是圆滑呢?的确要注意这个问题。圆通与圆滑,一字之差,意义相近,但本质不同。圆滑指的是为人处世善于敷衍,四方讨好,八面玲珑,它与圆通的不同之处在于:圆通是圆而通达,讲究处事的技巧,而圆滑是圆而油滑,玩弄小聪明、小伎俩;圆通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致力于问题的解决,而圆滑往往是非不分,只求回避矛盾,明哲保身;圆通是明识事理,以真诚之心求得和谐圆满,而圆滑是弄奸使诈,待人虚情假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把人际关系庸俗化。实践告诉我们,圆通的确是一种高难度的能力素养,是秘书工作所需的一种大智慧、硬本领,它需要良知加艺术、理智加灵活,非刻苦修炼难以做到,而且稍不留心就会流于圆滑而遭人非议。圆滑是一种小人行径、卑俗作风,与秘书队伍应有形象格格不入,应坚决纠正和避免。
敬重而不偏重
文秘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主要职责又是为领导服务,所以对领导同志敬重、尊重,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但是要注意,对所有领导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有所偏重。这不仅是对领导同志的态度问题,也是思想品质问题。
应当说,绝大多数文秘人员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也能够把握和处理好。但也有的同志或因经验不足,或方式方法欠妥,或受旧的思想观念影响,把握和处理得不够好。比如:偏重党委、政府领导而忽视其他班子领导,偏重“一把手”和管人、管钱等有实权的领导而忽视其他领导,偏重自己所固定服务的领导而忽视其他领导,偏重与自己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的领导而忽视其他领导,偏重在职领导而忽视离职老领导,等等。表现在具体行为上就是,对有的领导布置的材料认真写,对有的领导布置的材料应付式地写;对有的领导交办的事认真办,对有的领导交办的事敷衍着办;对有的领导服务周到一些,对有的领导服务则马虎随意一些。所有这些,不管出于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不对的,都应切实纠正和防止。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眼睛不能只盯着一把手,而要统筹兼顾,为班子整体搞好服务。一把手处于核心位置,责任重、压力大,服务工作固然要做得全面、周到一些,但决不能因此而疏忽、怠慢了其他班子成员。一把手交代的事情要认真办,其他班子成员交代的事情也要认真去办,否则不仅会给办公室工作招来不满,还有可能把“火”烧到主要领导身上,给其工作和威信带来不利。
第二,无论办文、办事、办会,都要考虑到前前后后,照顾到方方面面,防止因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而引起误解和不满。包括通知参会、传阅文件、征求意见、通报情况、安排接待、席位卡摆放、领导名单见报和上电视等所有细节都要安排周全,不可遗漏,有时还得特别照顾到人大、政协班子成员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感受,不能让他们有丝毫被遗忘、被冷落的感觉,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要始终以如履薄冰的态度维护班子团结。班子团结当然主要靠“一把手”善于驾驭,靠班子成员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文秘人员共同维护,自觉做到不利于班子团结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班子团结的事坚决不做,特别是不能乱传话、传错话,更不能挑拨离间,在领导之间制造摩擦和隔阂,而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领导同志化解矛盾,增进团结。
跟组织而不跟人
文秘人员中,有的是专职秘书,即固定为某领导服务;有的是兼职秘书,即相对固定为某领导服务,同时兼做其他工作;还有一种是材料秘书,即专门负责耍笔杆子、为领导写大材料的人。无论哪一种,都应牢记:跟组织而不跟人。这是秘书应当遵守的重要原则,也是保护自己政治安全的最好方法。
这话说起来好说,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作为我们秘书来讲,因为长期与领导相处、为领导服务,加上深得领导关怀、信任和器重,难免会产生感情。但这种感情一定要把握在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工作关系、同志关系之内,抑或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都没问题,千万不能搞成了主仆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所以,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人,而不是哪一个领导的人。我们的工作职责虽然是为领导服务,但因为领导是代表一级组织、是为人民掌权,所以我们也是为组织工作,为人民工作,而不是为某一个人工作。其次,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上,对领导既要亲近,又要保持必要的距离。亲近是免不了的,而且是必需的,要理解和落实领导意图,要照顾好领导的工作和生活,要在关键时刻为领导出谋献策、分忧解难,不亲近领导怎么行?而“距离”就有点难于把握了,一切全靠自己拿捏分寸。比如:在领导面前要表现得不卑不亢,对领导的关心要以努力做好工作来报答,而不能抱有个人之间报恩、效忠的心理;在工作上要力求与领导默契、让领导满意,但在私人空间里不可与闻过多、过深。再次,在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上,要做到平等待人、热心助人,不能因为在领导身边工作而眼睛向上,有恃无恐,目中无人;更不能狐假虎威,以势压人,行不善不义之举。最后还有一条,就是在廉洁自律的问题上,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否则就会葬送掉自己。
以上“十不”,纯属个人体会,难免有疏漏、偏颇之处。再说,秘书如何与领导相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也不应该囿于某种模式或方法,全靠个人用心观察、认真领悟、灵活应对、努力适应。不过话说回来,也没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看得太复杂,一切依规行事,恪尽职守,顺乎自然,只求问心无愧,说不定更招领导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