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康德关于“两种实践概念”的学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它的当代意义有待于我们在研究中进一步加以认识。
[1][德]康德:《逻辑学讲义》,1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I。Kant,CritiqueofPureReason,trans。ByN。K。Smith,TheHumanutiesPress1933,pp。B20-B22。
[3]SeeAristotle,ThehicsofAristotle,trans。ByD。P。Chase,E。P。Duton&Co。1934,BookⅥ。
[4]H。G。Gadamer,GesammelteWerke(Band1),J。C。B。Mohr(PaulSieeck)1986,s。319-320。
[5]Imma,Philosophicaldence(1759—1799),TheUyofChicagoPress1970,p。103。正如叔本华所说:“康德的最大的贡献是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SehenA。Shauer,DieWeltalsWilleundV,SuhrkampVerlag1986,s。564。
[6]I。Kant,KritikderUrteilskraft,SuhrkampVerlag1989,s。78。
[7]I。Kant,KritikderUrteilskraft,SuhrkampVerlag1989,s。79。
[8]I。Kant,KritikderUrteilskraft,SuhrkampVerlag1989,s。79。
[9]I。Kant,KritikderUrteilskraft,SuhrkampVerlag1989,s。80。
[10]G。W。F。Hegel,DieWissenschaftderLogik,SuhrkampVerlag1986,s。120-121。
[11]Marx&Engels,AusgewaehlteWerke(BandVI),DietzVerlag1990,s。277-278。
[12][法]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1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3][法]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1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4]Marx&Engels,AusgewaehlteWerke(BandVI),DietzVerlag1990,s。271。
[15]Marx&Engels,AusgewaehlteWerke(BandVI),DietzVerlag1990,s。313。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11—2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0]虽然在康德那里,“道德地实践的”蕴含着政治、法律、宗教和狭义的道德方面的活动,但比较起来,康德论述得更多的是宗教和狭义的道德活动;而在马克思那里,“道德地实践的”则主要涉及与社会革命直接相关的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实践活动,而对严格意义上的道德的、宗教的实践活动则论述较少。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在革命获得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道德实践和宗教实践的问题仍然是极富挑战性的问题。事实上,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这些问题的巨大的冲击力。
[21]李泽厚先生在引证了恩格斯关于实践问题的上述看法后,这样写道:“现代工业和科学日益展示出社会实践的本性,通过用客观世界本身的力量对客观世界(如原子、中子)的主动的‘干扰’,来指引观察,不断深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日益展示出‘物自体’变成‘为我之物’的这个认识论的真理。”参见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2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2]列宁:《哲学笔记》,2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3]J。Habermas,TedWissenschaftalsIdeologie,Suhrkampverlag1970,s。62。
[24]J。Habermas,TedWissenschaftalsIdeologie,Suhrkampverlag1970,s。63。
[25]J。Habermas,TedWissenschaftalsIdeologie,Suhrkampverlag1970,s。63。
[26]J。Habermas,TedWissenschaftalsIdeologie,Suhrkampverlag1970,s。90。
[27]J。Habermas,TedWissenschaftalsIdeologie,Suhrkampverlag1970,s。91。
[28]J。Habermas,TedWissenschaftalsIdeologie,Suhrkampverlag1970,s。91。
[29]I。Kant,KritikderUrteilskraft,SuhrkampVerlag1989,s。419。
[30]I。Kant,Kritikderpraktisunft,SuhrkampVerlag1989,s。252。